端午节来临,见不少人大包小包提着粽子。一个节日,一种食物。
很多人说,“端午节快乐”。但好久没吃着家人包的枣粽,心里不由地怆然。
家里包的枣粽实在简单,在端午前几天就会准备粽叶、糯米、红枣,到了端午前一天就会开始包粽子。一边放着是是泡好沥干的的银白糯米,一边是洗好大红的枣子。在包粽子方面我是帮不上忙的,有时在边上看着凑热闹。
用煮后苇叶来包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把叶子挽成一个漏斗状,填上一部分糯米后加上红枣,再用一些糯米盖住,折过上部分的粽叶,盖紧实后,用线绳缠绕几圈捆扎好。
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一两公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在家里是会多做些小粽的,自家吃不完,还可以送些街坊好友。
那时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吃到粽子了,粽子还是热的。粽子煮后,叶子颜色变得更深了。但剥开粽子,粽叶的清香就出来了。粽子光滑细腻,有的会有一点粽叶的颜色。轻咬一口,软糯且富有弹性,味道清甜,这种甜,是植物本身带来的,淡淡的,却很自然。
家里会准备一些糖沾着吃,粽子一沾上糖后,吃起来有些小颗粒的磨砂,嚼起来富有趣味,口中十分享受,粽子更加香甜。一不小心枣子也出来了,像是遇到不得了的惊喜,又喜滋滋的吃枣。
枣在这个地方实在太普遍了,所以有时周围邻里都会包进粽子,有的家境稍富裕一点的,又会包一些豆类进去,剥开一看,星星点点,煞是好看。
早晨被这甜香包围,吃个大饱。有的小孩跑来送粽子,他们家用了些黏米,有的家还用的玉米仁,各不相同,但一样令人食欲大开。我们在节日里分享着喜悦,共享着甜蜜。这种粽叶外传达到粽子里的清香怎么也忘不了。
除了包粽子,采艾叶也是少不了的,一大把艾叶插在老家墙缝里,一走过就能闻见。一直留在墙里,直到有一天它完全变得枯朽。
在南方的咸粽子我是吃不惯的,就算北方粽子里有肉粽那也是可以拌糖吃的。各地区口味不一皆以当地口味来制作,这才有当地风情。
当有一天吃到外地的粽子,味觉的触动会立马清晰地告诉你故乡的粽子是完全不同的,那种甜糯清香,人情味浓,全是记忆的味道。
现在市场上有太多种类的粽子了,甜的、咸的,也有辣的。
咸甜粽子里面的馅料不同,又分了几十种。越丰富,越觉得选择的匮乏,越多馅料,越怀念故乡自然的清香自然。看着这么多人提着粽子,我羡慕他们可以与亲近的人共享节日的欢喜,煮上粽子,话一聊开,笑容应该比粽子更甜更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