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是由汤唯和冯绍峰主演的,采用回忆录的形式,展现萧红短暂而又凄苦一生的电影。
第一次看,是两年前了。记忆已经很淡了。今天偶然看到免费电影里有,就点开花了两个多小时重新看了一遍。
我没有写影评的经历,只能以日更的形式,平叙出来,说说我看了《黄金时代》之后的感觉和感想。
第一次看《黄金时代》出于自身的性格,局限性,根本就没看懂影片要表达的意思。
萧红的一生,应该都与她生活的环境,和她自身性格有关,从小母亲早逝,父亲疏离,都是造成她悲剧性人生的导火线。
在她未成年时跟着爷爷生活,小小年纪就能内心独白,通过院子里的花草,感受四季的荣枯,和自然界力量的轮回,说明了萧红的天赋和过人的敏感。
后来长大,读书在外,在明知道表哥已经结婚的情况下,而不顾家族和自己未来颜面,和表哥私奔去了哈尔滨,从这里就注定了她的一生不会太平静。
在那个时代,敢于和人私奔的女子,是离经叛道的存在,就是搁在现代,这么开放的社会背景下,也是很叛逆和声名狼藉的。
和表哥私奔,也许是萧红成名的一个契机。假如听了父亲的话,嫁给父亲选择的人,也许能够平淡过一生,也许文坛记录里可能没有萧红二字。
再被表哥迫于家族压力,而选择逃避,丢下萧红和六百块钱的旅馆费用时。萧红一生的悲剧和璀璨开始并存的延伸!
在旅馆受困的期间,求助当时的报社,认识了萧军。两个人因为思想和灵魂的共鸣而产生爱情。在萧军第二次来的时候,萧红大着肚子和萧军结合的时候,我是很不理解的。
那种因为灵魂共鸣产生的爱情,延伸出来的肉体欲望。对于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或者现代有着贞操观念的我来说,真的不能接受。
当时的感觉是,这么没有自我约束和自律的性格行为,造就了她后来跟萧军,无法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一场洪水解救了大着肚子,困于旅馆的萧红,在生下孩子,连一眼都不愿看,而就丢弃的孩子。作为一个母亲来说,萧红不够格。
在你完成自己欲望的时候,就要有能力去承担你快乐产生后带来的责任。
后来萧红写的《弃儿》里,充满了对弃儿的怀恋,更多的是愧疚和自责。这就另当别论了。
萧军是贯穿萧红一生的主要人物,主宰了萧红一生的情感和命运。
二萧之所以能成为文坛的标榜,无外乎是各自的文采,和能够让人津津乐道的爱情。
假如不是萧军,就没有后来的萧红,我是这么理解的。因为萧红一个人独自流浪,是萧军打开了她在文坛的大门,引领她走进文坛的圈子。
后来二萧去了上海,见了鲁迅,通过鲁迅的引荐认识了更多文坛的泰斗人物,也给了萧红写作创作提供了更有里的环境。
《生死场》的诞生,是和那个时代反道而行的。大多数的人都在写,那个时代特定的环境,关于战争,诗歌,小说,战地记。
这也说明萧红不按常规出牌的思想,她一生的思想和灵魂都是自由而自私的。
后来支援战地教书,和萧军在去留上存在分歧,萧军希望留下来通过打游击来锻炼自己,而萧红只想有个地方安静的写文章。
其实走到这里,已经预示着二萧的爱情走到了尽头。
后来萧军跟随丁玲回来找萧红,目睹萧红和端木在一起。此刻才是二萧真正分开的时候。
这也注定了萧红一生悲剧的重复。因为不够爱端木,只是想要寻求自我解脱而已。那么自我痛苦就不可避免。
萧军在目睹萧红和端木在一起后,也远走延安,路经兰州时,认识王德芬,终身厮守,生育了八个孩子。
而萧红跟端木在一起,经历战乱,大着肚子,独自拎着箱子去重庆,而在上船前跌倒在地,而爬不起来,只能等到天亮,让一个伤残老兵拉起来的时候。我心里突然生出无限悲凉。
后来生下的孩子,说是抽风死了。我在想假如不是抽风死了,她是不是也要送人。
后来和端木,骆宾基逃亡香港,得了肺结核,因为当时战乱,民不聊生,又动了喉咙手术,在日本侵占了医院,辗转几家医院后,病情恶化,最后在医院病逝,为自己的一生落下帷幕!
萧红的一生都在放弃和被抛弃中渡过。在她三十一年的生命里,最好的黄金时代,是在日本休整的那段时间,可惜太过短暂。
她所遇到的男人,或是爱或是被爱,都是因为自己太过倔强没有修成正果。
可能命运就是作弄人,也许女人天性是,情感大于理智。
希望萧红能够在天堂里安静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