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两个朋友讨论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疑惑》,讲一个衣冠楚楚的人在一次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又在他第二次婚礼当天疯掉的故事,这个主题让我很受吸引,于是立即决定找来一读。
故事中的主人公中村玄道,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师范学校,并且在某小学找到了一个教职,因为他进退得体,德才兼备而得到校长的常识,把自己的养女小夜介绍给他做妻子。
小夜纯朴而寡言,好像“生来就那么寂寞”,她与中村脾气相投,两人过着无忧无虑的安稳日子。
突然有一天,当地爆发地震,并且引起火灾,小夜被倒下的房梁压倒而无法脱身。她的双手“血迹斑斑”,几乎分不清五指,却还是不停地在梁木上摸索,眼巴巴的指望丈夫能想想办法救她出去。
中村一开始也是发了疯似的,跪在地上拼命拉她;支起她的肩膀希望她能站起来;鼓励她再多坚持一会儿;可是一切都显得无济于事,而此时火星和浓烟开始向这里弥漫。
中村突然对妻子喊了一句话,让她惊恐地睁大了眼睛,中村不断地说,小夜只能脸色吓人的盯着丈夫,因为从他嘴里说的是:“你就死吧!”“我也将死!”并且顺手从地上抄起一片断瓦朝小夜的头上一下一下的砸去...
地震之后,小夜葬身废墟,而中村却活了下来,他变得非常忧郁,时常疑惑自己到底是为了避免妻子被烧死而提前结束她的痛苦,还是早就蓄意谋杀,而地震只不过是一个契机。
校长动员中村再婚,并且介绍了当地一个有名望的N家族的千金给他,中村推辞不过,只好应允下来。
之后,中村抑郁渐深,特别是当他在书店看到一张描摹地震的漫画,画上一个被房梁压倒的女人在痛苦的挣扎,他不由得惊慌失措,仓皇逃跑,似乎要摆脱冤魂的缠绕。
他终于开始承认他和妻子的生活并不愉快,因为婚后他才发现,小夜有生理缺陷。虽然他时刻以道德自律,而内心深处却对她厌恶。
“即使我不杀她,她也会葬身火场”吧?他这样安慰自己。有一天,在一次闲谈中,有人讲到在那一场灾难当中,一个酒馆的老板娘同样也被房梁压住,却因为房梁被火烧断而侥幸生还。他再也支撑不住,晕厥了过去,他疑惑自己其实是怕她会从火场上逃生而提前让她去死。
良心的谴责让他想尽快中止这场婚事,但是懦弱的性格,好事者的一再推动,还是让他一忍再忍,直到穿上新郎的盛装暴露在庄重的仪式现场,他觉得自己不但杀了人,还是一个觊觎财富和美色的恶棍。当装扮一新的新娘出现在眼前,他终于崩溃了,大声喊叫:“我杀了人,我罪该万死!”
在小说的末尾,已经被人唤作疯子的中村,把自己的“发疯”归咎为一种潜藏在人类心底的怪物,并且断言“只要这种怪物存在一天”,“那些嘲笑我的家伙”也终究会和我一样成为疯子。
我的那两个朋友在讨论中把中村嘴里所提到的“恶魔”归为“禁欲”,指陈日本社会对正常人的约束,并且得出中村在童年一定受到过创伤的结论,对此,我内心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别扭。
我想到了几周前在福利院看到的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女孩儿,嘴角被人为撕裂长达2厘米,全身上下被啃咬的遍体鳞伤。她由某求助热线接走却无法处置,只能送到这个民间福利机构,计划在接受一系列手术后方能再被送回官方福利院。
我国目前弃婴的数量是每年10万个,到目前为止,被美国人收养的一共有8万人之多,他们是一群没有根的天使,也是一群安静的天使——因为无人回应而丧失了哭的功能。毫不诲言,每一个重疾的弃婴都把有一天能被美国家庭收养视为最终的救赎。
当同样处于弱势的父母无耐地把这些刚刚出生的孩子扫地出门时,他们并非毫无人性的狂魔,十月怀胎之苦未必不让他们对这个刚刚出生的小生命充满期待和愧疚,而他们心中的“恶魔”又是什么。
人生来充满欲望,所谓贪、嗔、痴、慢、疑,都是烦恼的来源,圣经中说,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真正引我们入万劫不复之地的恰恰不是禁欲,而是纵情和纵欲。
对于情和欲这个蒙面怪我有太深的体会,当我的女儿不服从我的管教,却在一边哭闹,摔打东西的时候,我不止一次把她想象成一个沙袋,让我可以拎起往地上掼下去,再左右开攻...
她一定常常迷惑,为什么有的时候调皮玩闹一下,妈妈就能宽容地陪我一起疯;而有的时候,她就会眉头紧锁,好像我犯下了天大的罪恶?
由此知道,那个时时要冲出来为非作歹的正是我们自己的情欲,他很会装扮自己,有时候慈眉善目,有时候却穷凶极恶。连我这个一向孜孜以求心灵平安的人,还时常生出恶念,对于重压下沉浮的劳苦大众,就更加无法苛责了。
生活中有太多可以让我们血气沸腾的理由,不管我们的出生为何,情欲被放出来作怪是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分析一个人作恶的动机因此变得不再重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有人文关怀的生存环境才是关键,而在此之前对个人来说,要为我们的心灵找一个避风港湾,当血气当头时可以进入这个港湾,正视这个怪兽,并以不违反人性的方式疏导。
小说的作者芥川龙之介,似乎穷尽他的一生都在拷问“善”与“恶”的答案。直到1927年,35岁的龙之介在公寓服用过量安眠药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950年,他的两部小说《罗生门》与《竹林中》被黑泽明合改为电影《罗生门》,并从此把日本电影推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