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 图文编辑 | 三宝妈Jody
三宝妈闲谈
今天是第二年的“中国医师节”,
突然想起4年前自己书写的这篇文章,
为医不易,
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实现为大家健康保驾护航的使命!
……
一篇看似流水账的文章,
是三宝妈为众多同行们道出的心里话;
也是一颗医者真心,
为大家写下的“自白书”
(此文在2015年阅读点击量近5w)
在门诊看病的患者总会问:XXX医生什么时候开诊?为什么一个礼拜只是这么两三个半天开诊?TA的号很难挂啊!预约都满了!……
在住院部的患者总会问:护士,我的医生去哪了?查房就这么一会,我想再了解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家人有不清楚的地方想和医生再沟通一下);我XX不舒服了,想找医生检查一下,为什么已经住院了,还是经常看不到医生?……
所有类似的问题,相信仍停留在在不少的亲们的脑海里:病人总是找不到医生,但医生总是埋冤说累,医院里的医生到底都干嘛去了?
所有的当中内幕,请容曾经苍海的三宝妈向你们慢慢道来……
1⃣️
正如大家所了解,一般医院主要分为门诊和住院部(病房)两部分,门诊主要是病人常规看病就诊的地方,如果有比较特殊情况或者需要手术、疑难杂症等,就会收入住院部进行更系统深入的治疗。
门诊医生一般都是比较高年资的主治医生以上职称的医生,因为门诊患者就诊量大、病情繁杂,所以如果没有足够年资经验的医生在门诊,很难在短时间内明确患者的诊断,拿出精准的治疗方案。
同样的,住院部也需要这些有年资的主治以上职称的医生作为一个监控、指导治疗,所以很多高年资的医生都必须门诊、住院部两边跑。
有人看到这里就会说:这样很简单啊,分开两组人分别负责门诊和住院部不就可以了吗?这么浅显的道理谁不知道啊,只是作为医院管理层,就要考虑到节省开支的问题(因为国家对医疗机构的补助很有限),所以只能像做生意的老板一样,将每个员工的潜能发挥到极限,人尽其用,能少聘人就少聘,因此大部分医院都存在医生门诊、病房两边跑的问题。
相信有人还会有疑问:如果这样,那门诊、病房也可以各安排一半的时间啊,那为什么还有很多医生一周才有两三个半天的门诊,甚至更少?病房却又经常找不到医生的踪影?
三宝妈的回答是:那是因为你们不了解中国现代医生的真正工作情况。
下面,三宝妈先说说病房医生的工作情况。
普通非术科病房
大家都知道医院的正常工作时间是上午8:00,但其实很多医生要求7:30甚至更早就要回到病房。为什么?因为要早晨交班。
早晨交班,就是前一晚的值班医生、护士将前一天下班后到今日交班前病房内所有住院病人的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总体汇报。交班以后,医生们也会针对病房里危、急、重患者的情况进行讨论,明确诊断或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等等。有时,科主任和护士长也会趁着大家聚集在一起的机会,总体说一下工作问题或者传达一下医院管理层下达的通知、任务等等。所有这些工作完成,一般需要耗时短则十几分钟,多则半小时或者更甚。
交班完毕,医生们就要查看自己管床病人的验单结果,整理一下病历,方便查房时和病人交代情况,也大概对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有个整体规划。一般需时十几分钟。
开始查房。为什么查房的时候一般不允许家属在场?为了可以有一个更清净单纯的环境给医生和患者直接交流,也为了避免回答更多的"为什么",抓紧时间进入下一步的医疗工作。一般早上查房的时间需要半小时至一两小时,这要视乎医生管床患者数量的多少和病情交流的复杂程度。
三宝妈以前在科室医生严重缺乏时期,最高纪录管床31张(这个数字超过不少医院一个科室的总床数了),光是早上查房,一圈下来就两小时(120分钟/31人=4分钟/人,别怪医生对你的查房时间短),查完房,已经上午10:30了。
查完房就完事?错!还要开医嘱!根据查房的情况和病人检查结果,修改治疗方案或用药。一般当天的医嘱都要上午十点前开完,要护士执行并将医嘱所需药物清单发送药房,药房才能准时的在当天送到药物给病人用上。所以,时间就是一切,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拖拉。
开完住院患者的医嘱,接下来就是办理当天出院病人的出院手续,这也是为什么患者们办理出院完毕都基本是中午时间了,因为医生必须要先把前面的事情完成,管理好还在住院的患者,才能进行下一步处理出院病人,因为事情总有一个轻重缓急。这里的耗时,根据出院人数的多少而定。
大家可以大概的算一算,这样一圈下来,大概已经几点了。这也是为什么如果床位比较紧张的科室,病情不是很急的新病人要办理入院,也基本要等到十点甚至十一点以后了。
新收一个病人入院,医生需要询问病情,了解病史,检查病人,针对病人情况开出入院医嘱(常规治疗方案),书写入院病历,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或更甚,如果新入院病人人数较多,这个时间又是几倍翻了。
如果是非术科科室(术科,泛指需要做手术的科室),一个上午就这样忙碌的过去了。其实大家算一算,能在中午12点下班时间完成上述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所以不能按时午饭也是医生的常态。
幸运的那天中午可以小憩一下,否则午饭后又要直铲开始下午的工作了。
下午干嘛?写病程记录,将住院患者当天查房的情况和用药情况书写记录下来。这里的耗时也是根据管床患者的人数多少和病情复杂程度而定;和有需要的家属交流;等等。
上面说到的还是运气比较好的日常病房工作,如果病房病人出现特殊情况要紧急处理、抢救什么的,少则花上几十分钟,多则几小时!当天工作没完成怎么办?晚上加班(没有加班费)!
术科病房
如果是术科,那么时间的管理更是分秒必争,因为除了非术科的常规病房工作,还要增加给病人检查术口和换药的工作;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做手术!要在上午9点之前完成上面非术科科室上午的工作,呵呵,你们想想,要提早多久上班?要加快多少速度?
手术时间短则一个多小时,长则十几小时,可以说术科医生一天的工作基本泡在手术室里了。做一台手术,起码要求配备两至三名医生,如果同时开两、三台手术,那么病房里的医生基本都在手术室了,所以在病房找不到自己的主管医生也是常态。
那么医生没有完成的其他份内工作怎么办?晚上加班(没有加班费)!
三宝妈印象最深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上连续做了三台剖腹产,下午3点多吃的中午饭,然后又连续新收了三四个产妇,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就要急着做急诊剖腹产(因为新收的产妇情况紧急),而且那天运气很不好,连续几个产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都出现不理想情况要转急诊手术,就这样又连续做了四台剖宫产,下了手术台,软趴趴的坐在那里,时间已经是凌晨1点多,用软弱无力的手,往嘴巴里送入一口口已经放冷的饭菜;刚用手碰上值班房的门准备睡一会休息一下,又来了新收的产妇……就这样一直工作到第二天的下午两点多,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没有合过眼!
如果按照国家劳动法,连续工作24小时,就等于工作了3天8小时的工作量,按道理可以补休2天,现实呢?没有!
第二天继续早上7点多上班!而且每隔3-6天左右就要做一个这样的值班轮回!为什么?因为医生配备紧缺,如果医生补休两天,那么他所管的病人谁负责?
“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病房医生自己的工作都挤的满满的,自己的份内工作都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所以不可能代替补休的医生完成本属于他的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节假日,病房医生也要牺牲本来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回医院查看病人的原因!
什么周末、节假日、年假、婚嫁、产假、探亲假……对于医生来说真的如同浮云!休假了,谁干活?
即使不是当天的值班医生,半夜凌晨医院电话一来,病人需要急诊手术或抢救,刻不容缓,飞奔回医院。
为什么?因为像上面提到的,一台手术需要2-3名医生同时上手术台完成,如果夜班急诊手术,仅凭值班医生一人是不能完成,怎么着?睡梦中的备班医生只能爬出被窝赶回医院,救人为先!
抢救或手术做了一晚通宵没合眼,第二天想睡一觉休息一下?呃呃,抱歉,请继续扛着疲惫的身躯早上7点多准时上班。
补休,对于中国的临床医生来说,简直是痴心妄想!
每周工作70-80小时甚至更多,是中国现代很多临床医生的工作常态!三宝妈不说,你们知道吗?睡眠严重不足,超负荷的疲惫身心,笑得出吗?能热情起来吗?在这种身心状态之下,还要保证高度的医疗质量,避免医疗差错,这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
从医者默默付出了这么多,还一次又一次的发生伤医事件,这使白衣天使们多么痛心疾首!医生、医生家属人心惶惶!
这就是三宝妈回答你们"我的医生,去哪了?"的答案之一。
2⃣️
高年资医生,除了要完成本科室的相关工作,还需要配合其他科室完善临床工作,这就是——会诊!
因为每个病人的身体都是复杂的,非单一病情也是常见的,所以如果病人身体除了主要的病症外,还夹杂其他非主要病症的症状,或者诊断不好明确的时候,就需要请其他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会诊。
一个院内会诊短则花几十分钟,长则又是一两小时;有时甚至是院外会诊(其他医院请该学科的优秀专科医生外出到其医院会诊),短则几小时,长则一两天(去不同地区、城市的医院会诊,也是三甲医院专家级医生的常态)。
有些会诊情况比较紧急,需要马上处理,此时会诊医生还需要参与抢救或者手术,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会完全打乱会诊医生本来计划好的当天工作,什么出门诊、查房、开会等等,只能都临时取消,因为生命宝贵,救人为先。
自己原来负责的本职工作没有完成怎么办?自己加班(没有加班费)!
3⃣️
一个科室的技术水平提高,还需要医护人员的不断学习,所以科室每周都会组织一次学习会议和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就是将病情比较复杂的或者罕见的病人的病例作为一个样板,主管医生把它提出来,让全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讨论,对于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看看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的诊断或者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这是临床医护人员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有些特殊的病例不一定每个医护人员都有机会接触,但是通过病例讨论,就可以在别人的实践经验中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诊疗技能。
除了自己科室内的互相学习,医院还会外派相关医护人员参加医院之间甚至是不同区域(国内外)的学习会议、研讨会议,目的也是不断的更新诊疗标准和治疗手段,跟上世界医学领域的时代变化,不断的学习新技术,为临床病人提供最先进、最科学的治疗方法。所耗时间:短则半天,长则两三天,甚至一周。
相关医护人员外出学习了新技术、新知识,需要在医院内部推广,这时就需要抽出时间在院内或者科室内开展学习会议,让内部人员可以一起学习,共同提高。重复所耗时间:一两小时,甚或半天、几天。
在这么忙碌的临床工作中还要抽出时间学习?没办法,因为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病种变化也是防不胜防,为了更好的应对、作战,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占用的工作时间还未完成的日常工作,又只能加班完成了(没有加班费)!
4⃣️
如果是科室的管理人员:科室主任、护士长什么的,还要每周抽出一个半天的时间参加医院管理层的工作会议,主要是将临床工作问题向领导做一个简单的反馈,然后医院管理层也要将上级部门(如卫生部、卫生厅、卫生局等)下达的要求和任务进行传达,统一将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和调整管理工作,改善医院的运营,配合完成好医院的发展目标等等。
其实在当今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国家对医疗部门经济投入很有限,把医院推向市场,所以即使是国营事业单位的公立医院,也不得不按照企业化管理,谈业绩,否则这间医院只能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之下被狠狠淘汰,关门大吉!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医院的临床管理者,不能只是一心一意的研究学术技能,还必须学习管理、营销、推广、客服等等,因为医院不像其他企业一样有专门的管理部、营销部、市场部、客服部,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由临床的医生同时兼顾,尤其是科室主任、护士长这些中上层管理人员,想安静纯粹的做一个只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很难!
这,又占用了那些主任医师们多少时间?那些专家、主任们出门诊的时间只能又减少。
5⃣️
每个临床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评级考核!
大家也知道,临床医生有不同的职称: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这些职称是怎样晋级的?就是考核。
如何考核?除了我们国内最为普遍的试卷式考试以外,还有就是要写论文,做课题。
相比之下,问卷式的考试是比较简单的了,看看书,复习一下,一般都可以通过,但这也要花时间的,看看前面写到的临床医生的工作情况,挤出时间看书复习,也绝非易事。
按照不同级别的审核,所写论文不是仅仅写了就可以,还要发表,而且对于发表的杂志级别也有要求,不是随便找本杂志发表就可以,必须要在省部级、国家级以上的杂志发表才能算数,如此可见,写一篇论文并发表,又要耗费临床医生多少时间精力?日常临床工作繁重,有时一年过去了,也不见得能发表出一篇合要求的文章。
更高难度的就是课题了,相信做过课题的朋友都会深有体会,耗费时间精力太大了!做实验,搜数据,样本对照,系统统计,规划分析,成果总结报告,等等等等,通常都要耗费1-3年时间甚至更长!
其他专业人员光是面对一个课题都焦头烂额,更何况医生?不但不能脱离临床静心做课题,还要面对日复一日繁重的临床工作!
既然这么忙,那就不写论文,不做课题,专心临床工作不就可以了吗?可以,但你的职称只能永远停留在那里,十年过去了,你觉得医院还会继续聘请你这样的主治医师吗?临床的病人还会找你看病吗?相信你的诊疗技术吗?也就是说,不进则退,饭碗不保!
在中国,评价一个医生,不仅是他的医疗技术有多高,还要结合他的考绩、论文发表的质量、课题的份量等等。
所以,一个临床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病救人!
说完了?没有!还有之六!
有没有晕死一大片?哈哈!
6⃣️
别忘了,还有医学院的那一大帮学生!真正的医生是怎样培养出来的?脱离临床工作的医学院老师可以教好学生吗?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光是纸上谈兵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所以,那些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还要肩负去学校讲课授学,同时扮演教师的角色,医院学校两边跑;除了到学校讲课,还有对学生临床带教的责任!
临床医生副教授、教授这些职称,也是由此而来。如果医生的职称当中出现了"副教授、教授"的字眼,也就是告诉你,他除了临床医疗工作以外,还要讲课!还要临床带教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按照不同教授级别和经验、实力来分管)!
没错!相当于同时兼职做老师!
做老师要干嘛?要备课!要做PPT!要回学校讲课!要批改作业!临床带教还要不时和实习生讲小课!指导实践操作!还要组织考试测评,检验实习医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要点和操作技能。这相当于做妈妈的教孩子做家务,还不如自己干来得省时间,但事实不允许,既然你有这样的职称,你就有责任必须要教会你的学生!
如果是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更是如此,还要指导学生写论文,做课题!
天啊!这些都要时间!时间!时间!
医生的时间去哪了?我的医生,去哪了?
—— 结 语 ——
洋洋洒洒几千字,
三宝妈基本把自己所经历的,
所看到的,
告诉了大家。
所以三宝妈可以说,
三宝基本是我带大的吗?
至于三宝爸,
你们看看他要完成上面三宝妈所说的一切,
他有时间管家、管孩子吗?
连回家吃个晚饭也成了意外惊喜!
为医者,
不易;
为医者家属,
更属不易!
三宝妈写这么多,
只希望大家对医疗工作者多点理解,
多点支持,
少点责骂,
少点医闹,
让医疗工作回归原本,
好吗?
—END—
此文写于
20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