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就看电影,当然国产电影的数量是绝对大数。可是,看了这么多年,看着看着,竟然变得很久不看国产片了——除了偶尔跟朋友们走进影院,抓阄一样乱拣一个国产片看,看的时候才知道电影名,但差不多看不到一半,就借故走人,白瞎了自己或者朋友们的钱财。
比如有一次被朋友们挟裹着进了电影院,看了市场上热闹的《泰迥》第二部,反映三个傻子去泰国搞笑的故事,我看了不到一半,差点吐了,然后就跑掉了。
我这么说不是自认为高深,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发自内心里看不下去。看着银幕上的活猴子活蹦乱跳,弄些根本不靠谱的挠人咯吱窝的低俗搞笑情节,扯淡,低劣,无论如何我是看不下去的。或许,这表明了自己心态已老,因而不能接受这些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不爱看国产电影,却真的有相当的原因可以探讨。随着这几年国内影院行情的看涨,中国院线真的热起来了,这给中国电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条件这么好,为何还是不见好看的电影呢?
这要从国产电影的总体结构来分析。目前国产电影大约有三类:一类是所谓的“主旋律大片”,比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大决战,等等;不看结尾,便知道情节是如何结构的,也能知道演员会怎么演,这类的片子也不是那么符合历史史实,假如你了解历史,你大概看不下去的——另一方面说,你能看下去,那就肯定不了解真实的历史,所以你才这么有兴趣的。
非常不幸,本人酷爱读历史,而且广泛涉猎各类史书,特别是那些“舶来”的境外史书,还有各类真人写就的回忆录和传记,反而不那么喜欢阅读所谓的“正史”。这样,所了解到的历史,就充满了细节,也就变得很真实了。这种情况下,观看此类大片,难免就想笑,也就绷不住自己的神经,就不想看了。
第二类是所谓的通俗片,也就是以冯小刚为代表的“即时饮料”电影。这类电影找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委屈、小角度,弄上一段不咸不淡的搞笑加上反思,差不多最后都是隔靴挠痒地批评生活之无奈。此外,还有大量的所谓卖萌型的“假装小资范”一类的小鲜肉、人气明星影片,假装自己已经到了发达资本主义时代了,显摆自己的娇气和粉嫩,其实距离生活真实很远,看上去浑身不舒服。比如那部电影《小时代》,我也只是看了一点就宣告投降,然后慌忙跑掉了。
第三类才是最重要的:比如王小帅、贾樟柯、姜文、张艺谋一类的绝顶高手拍摄的电影,我一般是一定要看的。但他们的问题也很明显:说不深,拍不透,故事好但讲得不好,往往看的时候为他们着急。这类电影应该是中国高端电影的代表,但鉴于中国的国情,它们被重重审核给搞得七零八碎,已经惨不忍睹,有时候看着看着都发觉接不上了,显然是被审查机构剪得太狠了,已经不成人样了。
这类电影拍不好,这些导演自己的问题不多,而是中国文化政策下形成的结果。但中国电影真要走向世界,希望也只有在这里,恰恰在这里,它们被伤得最深,也就表明了中国电影无法出现辉煌的社会原因了。听说一些电影在国外获奖,却不能在国内放映,此种情况,很好地说明了中国电影不能成功的深刻原因。
不爱看国产电影,责任不全在我,电影人都在随波逐流地弄些皮上的东西混日子,我作为一名观众,还要自己掏钱看,究竟该咋办呢?
不知道啥时候才会有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才有的中国电影辉煌重现呢?现在重新回看那时候的老电影,包括备受争议的《红高粱》之类,真的很过瘾。可惜那都是昙花一现,辉煌不再了。仿佛从那以后,中国的文化艺术越来越被高调弘扬着,但电影却越来越不好看,渐渐就变成这般了。
因此,国产电影不好看,除去我水平有限、可能不知道其中的伟大内涵之外,究竟还有啥原因,谁该为此负责呢?
雨之岛,2017年3月28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