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作家》第37页的内容看后让我欣喜万分,就好象是找到了知己一样。中国古时候流传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我想在这里告诉大家,今天看到的《成为作家》第37页讲的内容与我自己感同身受,真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受。
练习“看到自己”
第一个练习是非常有意思的练习,这个练习不仅仅有意思,还非常的有益处。这个练习的名字叫做“看到自己”。其实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钟都需要“看到自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自己的命运可能都会有所转变。
在写作的训练中,也有这样一个“看到自己”的练习,是训练一个人如何培养客观开待事物并清楚的明白自己身上的不同“我”的想法和做法。这个训练对我来讲,非常有吸引力,因为我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所以,这是我为什么在文章开头说遇到“知音”的原因。
将自己当作“客体”,客观观察自己
这个练习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步骤:
第一步:将自己当作“客体”
第二步:客观地去观察自己
将自己当作“客体”的意思是一个人能够将自己所有的说话、行动等等都以“他者”的眼光或角度来看待,这个时候自己将完全跳出原来那个“自我”的状态,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客观状态。
把自己当成客观对象,客观地去观察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行为,看看自己是怎么样的表现,怎样做事情,怎样表达,怎样与人、事、物发生交集,怎样对待其他人、事、物。
客观与主观的开关是“自己”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对象,如何将其视为”客体“?”客观“的看待问题与将自己视为”客体“观察自己是否是一回事呢?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人是这个世界万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你把自己这个人当成整个世界万物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意识对象的时候,人就是一个”客体“。人这个”客体“与自然界中的其他所有的东西是一样的、平等的,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感觉到而已。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客观“的看待问题只是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仍然属于个人关注意识之下的”客观“。而将自己视为”客体“观察自己,是一种觉知和觉察的过程,这种觉知和觉察的过程远远要比”客观“的看待问题更加有力量。
当一个人能够开始觉知和觉察自己的时候,就是他或她真正开始了解自己。
这个练习需要慢慢的体会,练习观察自己。对于我来讲是遇到”知音“。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