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宛青扬
反思笔记:DAY9 60/9
情绪稳定:DAY6 60/6
今天周日,与孩子们相处融洽,情绪也比较稳,家里始终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这种感觉太惬意、幸福了。
虽然,有两三次对孩子们的催促,但立刻觉察到,赶紧改变语气,换个听上去舒服的话语,他们也欣然接受。
最近又把《非暴力沟通》拿出来读,这本书确实要多读多实践。现在想来学会与人沟通,说话让人舒服如沐春风,彼此都受益。前段时间读了几篇修行文章,其中有几句话,大致意思是:当我们说出恶毒的话,最先听到的人是自己,最先伤到的也是自己。
生气,伤人更伤己。中医讲:情绪是最大的漏,多少精气神都会被它漏掉。
回归今日反思,虽然整体情绪不错,但说到有时两三处的催促,此刻来反思一下。
(一)唠叨
晚上兄弟俩收拾书包,用了二十多分钟。我觉得挺久,事后忍不住唠叨了几句。孩子们也没“辩驳”。后来晚饭后,我不经意发现他们也把书桌给收拾了,笔筒、阅读架、定时器归位放好,书架上的书也整整齐齐,特别哥哥的两个小书桌也被他理得干干净净,课外书也放到书架上了。
我立刻给予称赞和肯定,为刚才的唠叨道歉,这肯定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孩子们对我的理解也高兴,迫不及待地述说整理过程。
反思:我有时就会犯这样的错误,只见到事物的一面,就妄断结论,说到底还是没有“闭恶口,开善眼”。要多相信理解孩子,不能总是“我觉得”。“我觉得这题这么简单”、“我觉得作业就那么点”、“我觉得一张卷子哪能用那么久时间”、“我觉得五分钟就能穿好衣服”……
“我觉得”都是从我的角度去想,但这些事的主人是孩子,要以他的感想为主。孩子的事对于我们来说当然“简单的要命”。如果换成我们自己的事,还能这样“觉得”?再说,我是孩子的时候,做得还不如他们呢。
以后,尽量做到:停止一切的唠叨和催促。还给孩子一个安静、包容的环境。
(二)值得表扬,还需改善
之前的反思总是“声讨”,反思不足,但这也是反思本质。但以后的反思中,我也写点自己暂时做得不错,但还需改善的事件。
一方面给予肯定自己,拥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让自己做得更好。可能写着写着,经过了反思阶段,更好的想法也会出现。
今天,孩子姑姑(先生小妹)来我们家拿东西,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聊得大都是孩子学习上的事。她苦恼大女儿学习成绩差,习惯不好。我考虑孩子们都在场。当时就刻意注意了自己的言行,没有像以往那样“谦虚”、“附和”。比如说,我们也那样等等。
这次,我多了称赞,把荣誉感给了孩子们。尽说些好听的。
比如:
哦,那要像两位哥哥学习早睡早起呢;
哦,哥哥他们最喜欢看书了;
作业也自觉呢,不要我说;
他们自己整理书包,井井有条的……
孩子们听了,那小脸上始终带着自信的神情,不时地还向我们“出谋划策”。
当然,这次我也不再与孩子的姑姑“拐弯抹角”,她一直在否定自己的孩子,一直在说孩子写作业多么磨蹭,每天都是指责、着急上火。
我这次直接告诉她:这一切都是你们的问题,不要怪孩子,你总是否定孩子,孩子怎么能做好,怎么会“听你的话”,孩子一天在学校里够有压力了(成绩不好常被老师批评),回到家又被你们大吼大叫,甚至动手。想想孩子多可怜。
你们再不改变,去学习,去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那你们的亲子关系会更恶劣,以后更痛苦。
我让她回去写鼓励贴,下班有空看看书,听听课,别一天到晚玩游戏,刷视频。
反思:以后我也要常这样做。在别人面前肯定孩子(只要孩子能做到的),不“谦虚附和”,但不能夸夸其谈,不注重别人感受。这次事后,趁孩子不在家,我与小妹通了电话,告知缘由。但聊天中尽量多听,少说。
这次,我“批评”了小妹,我希望她觉醒,改变。我也知道改变他人很难,但我不说就是我的错。以前说的“委婉”,多理解她的难处。但既然我们有了孩子,就要承担“学习做父母”的责任。哪有那么多的“借口”,一件事想做就没借口,不想做哪里都是借口。
以后,我要多督促她学习,不能再“理解”,与她共情了,这样只让她还处于自己的世界里,处于这样的思维模式:一切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让她烦我也无关紧要。她现在的生命状态就是一个处处述苦的样子,孩子怎么能“积极乐观”?
希望,我们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读书写作,热爱生活的全职妈妈。余生梦想:能写会读,成为孩子口中“还不错”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