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Y模型:
“不照着做”的好处:①不被伪需求欺骗
②解决需求冲突
③发现更多目标用户
④抓住恒定的人性
⑤在成熟市场中找到机会
2.深入:如何挖掘人性
(1)攀梯术:通过一些列直接的探询式文句来洞察人性,典型的提问形式——“为什么那个东西你来说很重要”和“那个东西对你意味着什么”。本质上是一种层层深入的追问手段,意在寻找用户目标以及背后的价值观
(2)访谈过程中的五个经典技巧:①情境唤起
②假设某物或某状态的缺失
③反面攀梯
④时间倒流对比
⑤重定向:沉默或重述确认
3.浅出:如何设计功能(解决方案要尽量简单)
做产品的时候,真的带来启发的,往往是一些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的产品
①向“糗事百科”学借力用户。充分利用UGC
②向“知乎”和“知乎日报”学冷启动
③向各种游戏学“引人入胜”,Badge(勋章和等级,表示玩家过往的成就);Point(积分和经验值,代表现在的状态);Leaderboard(排行榜,指引未来努力的方向)
4.Y模型几个有意思的理解
①用户视角和公司视角:用户需求就是产品机会;用户目标就是产品目标;用户任务就是产品功能
②新手思维与专家思维:Y模型的前半段,要用“新手”的心态去看待问题,“一秒变傻瓜”;Y模型的后半段,要具备“专家”的能力解决问题
③普通青年和文艺青年:普通青年采用的是方法中心的思维模式,典型的学生式解题思维,文艺青年采用的是问题中心的思维方式。产品经理应是二者的结合体,先问题后方法,思维方式是“用心听但不要照着做”。(ps:作为一名程序媛,深深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青年,正努力让自己身上沾点文艺气质)
5.书中有一段话“不在乎意义,也许反而是有利于实现终极意义,不考虑目的的研究,源自追求真理的纯粹好奇心,导向的则是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觉得挺有启发。我所了解到的产品经理,很现实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家都是带着“目的”在做事,或是产品的用户目标,或是产品的商业价值,又或是不断在平衡两者,最终最理想的结果就是既产生了社会价值又保证了商业价值,也算是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所谓“不在乎意义,不考虑目的”是不是只是存在于真正的科研中,大多数的产品经理恐怕还不没能这样吧?我想这段话更大的寓意在于启发我们有些时候不带目的地去做一些看似对当下没有意义的事情,但可能会在将来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起到不小的作用,这个道理不仅用在工作中,甚至可以折射到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好像扯远了,我内心想想就好了。)。
6.脑补一个日常例子
“今天又在纠结穿什么”
“为啥”
“因为好像穿起来都不好看”
“不好看就不能穿了吗”
“不能啊,会影响我的心情”
“为什么会影响你的心情”
“看到自己丑丑的,难道不会想哭吗?”
“你又看不到自己丑丑的样子”
“别人看的到啊”
“别人看到有什么关系”
“很大关系啊,这样有损我形象”
“这很重要吗”
“当然啦,我不要面子的啊(被段子薛洗脑了),衣服穿起来好看能让整个人看起来得体有精神,跟人交流的时候对方也会感到舒适,也更愿意跟你交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