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网上读到一段话,很是触动。网上标注这段话出自英国著名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莘的长篇小说《幸存者回忆录》,我粗略地阅读原著后并未在文中找到这段话,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段话确实出自莱莘笔下。进来,计划通读此书,再对以上话语作出最后定论。
不论最终结论肯定与否,最重要的是,这段话的内容,值得每一个读到他的人深思。原文如下所言:
做孩子的时候,感到无聊,盼望着长大。长大后,又向往返回童年。
我们浪费自己的健康,去赢得个人的财富,
然后又浪费自己的财富去重建自己的健康。
我们焦虑地憧憬着未来,忘记了眼前的生活,
活得既不是为了现在,也不是为了未来。
我们活得似乎永远不会死,我们死得好像从来没活过。
文中最后两句话,尤其触动我的内心。私以为,这两句话一针见血地、深刻地总结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意义。莱莘,英国人,都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我倒觉得,文中的话用来描述很多人的生活和生命历程也是再贴切不过了。
我们拼命地奔波,没日没夜的工作,放弃了休息团聚,忘记了春夏秋冬,看不到世界的“千里丹青”…… 我们苦苦追求,追求心中“向往的生活”。我们理想地认为只要现在“拼命”,以后就能过上想要的日子,就不用再“受罪”。我们总觉得来日方长,此时苦点儿没什么,以后“赢了”总有机会享受,好日子还在后头。可到后来,慢慢的,我们发现脖子不好了,腰不好了,胃不好了,血糖高了,血压也高了…… 迫不得已,再用浪费健康换得的为数不多的财富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去重建自己的健康,之后再继续“拼命”...... 就这样,一直“乐此不疲”、“义无反顾”地走在这个“死循环”里。我们活得似乎永远不会死。
到最后,回忆往昔,这一路走来却艰辛无比,我们反而失去很多,陪家人的时间少了,挚友少了,感情淡了,思考的时间少了,欢声笑语少了,甚至浪费了健康,却未见赢得多少财富,“好日子”似乎依旧遥遥无期。其实,我们忽略了一点,并非生活没有变好,也不是努力没有意义,真正在于需求与欲望也同样在膨胀,而且远远快于你努力的速度。于是,我们变得焦虑,焦虑于现在的不如人意,焦虑于将来可能的“不堪”,渐渐地忘记了眼前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活得既不是为了现在,也不是为了未来。直到将要“告别”的时候,一切走到尽头,才恍然发现,我们没留下多少,更没有带走什么,我们死得好像从来没活过。真正的悲哀,莫过于此……
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繁星。
作者在洞察自然的同时用妙笔告诫人们:不要过分悲伤于错过的美好,珍惜眼前。短短二十几言,告诉了我们失与得联系,告诉我们化失望为希望,化悲伤为幸福的方法。而莱莘的文字中,正好描写了“铜币的另一面”——我们不仅错过了“太阳”,我们也失去了“繁星”。
你我都明白,这从来就不是公平的世界。人们起点不同,路径不同,乃至遭遇不同,命运不同。有人认命,有人顺命,有人抗命,有人玩命,希望和失望交错而生,倏尔一生。
短短的一生中,有的人真正意义上获得的只是短暂的欣喜,更多的却是长久的自我煎熬。愿你的生活,与之相反,愿你拥有“太阳”,亦拥有璀璨的“繁星”。
本文已同步至我的GitHub主页,欢迎访问,浏览更多文章,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