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设计
曹公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懂课文大意。
2.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梳理课文情节。
3.在朗读和讲述过程中,理解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假如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你一个人行走在荒郊野外的道路上,突然,你遇到了饿狼,而且不止一只,它们紧紧地追随着你,伺机扑向你…… 这时候你怎么办?
今天,我们学习蒲松龄的一篇文言小说《狼》,看看一位屠夫是怎样与狼相斗的。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无需太繁,或者绕得太多,关键是要精、短、新,很快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学习。基于此,我这样设置情境,导入课文,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简单提示。
二、自由朗读,感知文本。
⒈一读文本。请同学们打开教材,出声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哪些字不认识,自己圈画一下。
2.再读文本。自由朗读,对不会读的字,可以看看课文下的注音,或者用字典查查。这次要读准字音。
3.三读文本。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继续自由朗读,大致读懂这篇小说的意思。如果注释以外还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请同学们问问同桌或老师。
预设:
(1)屠乃奔倚其下(乃:就;倚:倚靠。)
(2)又数刀毙之(毙:杀死;之:指狼。)
(3)方欲行(方:刚;欲:想。)
(4)以攻其后也(以:来,连词;其:代屠夫。)
(5)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
4.齐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畅。如果读得还有问题,可以让学生继续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习一篇文章,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首先一定要让学生读熟文本,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语文。所以,这里设计让学生最少读四遍课文,由浅入深,基本能够读懂文意,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讲述故事,梳理情节。
1.请一位同学在讲台上给大家讲一讲这篇课文所写的故事,同学们认真仔细地听,看他哪里讲得好,哪里讲得有问题。
(一学生讲故事,讲完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问题,并解决文中的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同时展示课文的有关文句和相关成语,进一步牢固掌握文言词语。还可以再让一名同学讲一遍。)
预设:
(1)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仅,只。)
(2)屠惧,投以骨(以:把。介词结构后置。)
(3)狼不敢前(前:向前来。名词用作动词。)
(4)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
(5)一狼洞其中(洞:打洞,挖洞。名词用作动词。)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通道。名词用作状语。)
2.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结构紧凑。请2-5位同学说说,课文写猎户和狼斗智斗勇的过程有哪几次交锋。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情节结构,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预设:
屠夫惧怕并且“投以骨”,狼仍跟随。(屠惧)
屠夫背倚麦秸垛,与两狼对峙。(对峙)
屠夫奋起,杀死两狼。(杀狼)
[设计意图]
学习文言文,首先是要读懂。这里没有让学生逐一翻译课文,而是让学生讲述课文故事,实际就是要学生不要太拘泥于原文限制,关键是读懂内容,理清情节发展过程,同时随文学言,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及句式。
附:板书设计
惧狼 止:通假字 投以骨:介词短语后置
对峙 狼前:名作动 犬:名作状
杀狼 洞:名作动 隧:名作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狼和屠夫的特点,理解本文的主旨。
2.阅读蒲松龄另两则《狼》,进一步理解狼的传统形象。
教学过程:
一、研读文本,理解主旨。
⒈ 小说中的狼具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研读文本,从具体的描写中说明狼具有怎样的特点。(先找找哪些句子是写狼的,然后再品析语句,总结特点)
预设:
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眈眈相向;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在分析理解过程中,以词句为重点,特别是抓住加点的词语,深入品味,体会其特点。总结特点是结果,重点在于品味词句、体会分析的过程。)
⒉ 小说是怎样刻画屠夫这个形象的?(先找写屠夫的句子,再看是从哪些方面写的,仔细品析关键词语,总结其形象特点。)
预设:
动作描写:(1)投以骨;复投之。(惧怕,怯懦)
(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清醒)
(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果断,勇敢)
(4)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机智,勇敢)
心理描写:(1)恐前后受其敌。(担忧,机智)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机警)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聪明,才智)
(在分析理解过程中,以词句为重点,特别是抓住加点的词语,深入品味,体会人物特点。总结特点是结果,重点在于品味词句、体会分析的过程。)
⒊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预设: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道理:人类富有智慧与力量,一定能够战胜人和凶残狡猾的动物。说明恶势力必将自取灭亡!
(在分析过程中,注意品味加点词,从而体会其所说的道理。这里不必过度引申,学生能体会到就行。)
[设计意图]
理解文本主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关键。而理解主旨的过程,不是简单概念化的归纳,一定要从文本的字眼行间里加以琢磨,这样既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更重要的这是深入学习、继续巩固文言知识的过程。比如本文最后一句话就是直接体现主旨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这一个句子的含意,也就是理解本文主旨的过程。
二、熟读背诵,强化理解。
指导学生分层背诵,按照五个段落,在理解小说意思的基础上,逐段背诵。
五个段落的大意是:
第一段:屠户遇狼;第二段:屠户惧狼;第三段:屠户御狼;第四段:屠户杀狼;第五段:点明主旨。
学生逐段背诵的过程,也就是进一步强化理解文意、落实文言知识的过程。
[设计意图]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篇幅短小,适宜背诵。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逐段背诵,争取当堂完成背诵任务。
三、群文阅读,拓展迁移。
⒈ 屏显:
狼 蒲松龄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学生自由读文,不懂的字词可以询问同学或老师,在基本读懂的基础上,讨论理解文章大意。(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
2.屏显:
狼 蒲松龄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在这里)。狼自苫(shān,草帘子,草垫子)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学生齐读文本,读懂大意。(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
3.比较三则故事,研讨:课本上会为什么选第二篇呢?
预设:第二则故事情节曲折,狼贪婪而又狡猾,更能表现屠夫的勇敢和机智。
[设计意图]
从课文出发,引导学生读《狼》的其余两则,进行群文阅读。这两则也是篇幅短小,文字障碍不大,很容易读懂,便于比较,这样以一带之,让学生学会阅读同类文章,也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读写结合,作业巩固。
下面两个课外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选做一题,或者全做,完成后同学互相交流,并将改写或阅读情况汇总交给老师,以便教师了解全班课外作业状况。
1.从《狼》三则故事中,任选一则,发挥想象,可以适当增加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文故事。
2. 课外选读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部分篇目,了解志怪小说的特点和蒲松龄小说的文学价值。
[设计意图]
一是弥补本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没有写作训练的缺憾,在学生熟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布置作业改写课文故事,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改写得更好,这也是对文本学习的进一步巩固。二是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阅读面,读一本书,全面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
附:板书设计
狼 较量 人
(动作心理)
贪婪狡诈 对比 机智勇敢
人类富有智慧与力量
恶势力必将自取灭亡
(选自《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