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读这本书是冲着作者去的,《纽约客》特约撰稿人,被《快公司》杂志誉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异类》、《大开眼界》、《引爆点》和《眨眼之间》都创造了书市神话,他就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他的特点是讲故事的高手,利用当下对“成功”的无限需求,漂亮的运用曾经媒体人练就的深入浅出讲故事本领,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整合,最终落实成非常受欢迎的畅销书。
如何在非常规的思维中,用附着力法则、个别人物法则、环境威力,形成《引爆点》;用一万小时定律、隐性优势和非凡的机会,告诉我们如何成为《异类》;用“薄片理论”、潜意识密室、沃伦•哈定假象... ..在《眨眼之间》中教给我们的箴训是用眼睛倾听;将十几篇发在《纽约客》的专栏文章:偏执狂、时代先锋和天才型小人物等,合集成《大开眼界》,似乎是说,如果换上另一个人的眼睛、用上另一个人的头脑…… ——这一次,你看到了什么?
可以说,每本书都有其精彩的亮点,不枯燥、务实的风格,使得这些从各种生活现象提炼出的观点,更加引人入胜。
在新著《逆转》中,兴趣点转移到那些渴望成功的弱者身上。在本书中,他的核心观点非常明确:“ 随环境不断的变化,优劣势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一般人眼里的强大与弱小,在某些条件下,是可以“逆转”的。”
看看这本书里的思考,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1·
弱者如何转败为胜?你的不利条件,善加利用,可能成为你的有利条件。
这里讲述了加里·科恩的故事。科恩从小就患有“阅读障碍”症,这是大脑“硬件”上的问题,“失读症”患者在阅读方面比一般人慢很多,很难记住单词的拼写。
因此,在上学的时候,科恩相当不受老师的喜欢,当然这让他也比较逆反,非常讨厌老师,常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他的妈妈最大愿望就是:希望科恩能够高中毕业。
科恩做到了,不仅高中毕业,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想要当股票期权交易员。
一个偶然的机会,科恩遇一位衣冠楚楚的人从世贸大厦走出来,打车去机场。科恩就问能否拼车?他也要去机场,幸运的是这个人恰巧正是一个金融公司的重要人物。如此以来,科恩得到跟他交谈一个小时的时间。过程中问了许多问题,并得知一个消息,就是他们公司要招聘一名股票期权交易员。科恩就问需要有什么条件?然后... ...
之所以成为一个故事,那么结局不出所料,一定是科恩拿下了这个股票交易员的资格。但他是怎么拿下的呢?这里才是我们要关注的焦点。
科恩有坑阅读障碍,而股票期权交易员一定要跟文字打交道,对于他来说,这个最大的恶劣能否成为他的优势呢?答案是:能。
如何利用阅读障碍拿下这个股票交易员?
有实验表明,“失读症”患者阅读的时候,读得慢,反而会被迫深入思考,记住的东西轻易忘不掉,这恰恰成为他们的优势。
科恩开始恶补期权知识的时候,由于有阅读障碍,用六个小时的时间,只能读二十二页的书,正因如此,他把读到过的每一页内容都非常清晰地记住,并且理解透彻,足以通过面试。并且第二天,就可以跟他的客户讲述如何进行股票期权的交易。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么科恩现在在干嘛呢?他现任高盛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你的不利条件有可能成为你的非常有利的条件。
·2·
想打败强大的敌人,不能按照对手的打法跟他玩,必须使用非常规思维。
书中讲述了美国加州红木市国中女子篮球队如何逆袭的故事。她们身材既不高大,篮球技巧也不特别突出,但是靠着全场紧迫盯人的防守策略,让她们在全美锦标赛取得了远超过她们"实力"的战绩。
在篮球场上,靠全场紧迫战术取胜的球队其实不在少数,但是这种战术却从未成为弱队的惯用打法,多数人似乎只是觉得这样打球"很没品",因而先入为主地认为不该这样做。
但是我们很少去思考,我们会觉得这样的作法怪异、没品,是否正是因为我们将遵循强者的逻辑视为理所当然?
劣势在你不按套路思考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优势。
·3·
优势一定会败给劣势,大公司一定会败给小公司。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样的案列为数不少,谁也没想到,许多传统的商业,打败他们的不是同行,而是线上的电子商务。打败运营商,不是其它的竞争者,而是微信。
曾经的传统巨无霸公司诺基亚,就是被当时还未强大的苹果打败。那个年代,诺基亚不是大公司病、不是管理问题,就是因为没有适应手机市场的发展,在智能手机上没有跟进、超越苹果公司在技术上的颠覆式创新,由此被小公司干掉了。
Google在只有2000人的时候,把80000人的微软打的很难看;Facebook只有800人时,把15000人的Google也折腾得够呛。再往前,英特尔几千人时,挑战10万人的摩托罗拉也是屡战屡胜,但是后来几百人的ARM公司却把几万人的英特尔挤出了移动终端市场。
《逆转》这本书告诉我们,在优劣势面前,没有不变的定论。由此更深的理解了优劣势,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取决于你如何看待所面临问题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