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着迷《追风筝的人》,怪我情绪波动阈值太低,或者文章太迷人,不自觉就被牵引了,文字背后的画面渐渐模糊,唾液都是咸的....)
那个兔唇的追风筝的人,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多年以后在我生死边缘垂死挣扎后,依旧无法原谅赎罪自己,很累,很空虚,那句对不起,是阿米尔一生无以释怀的悔恨歉意。
《追风筝的人》是值的推荐的。作者卡勒德以卑劣者的角度呈现了最真实人格缺陷行为,阿米尔童年渴望父亲的爱,以及对父亲对哈桑的赞同的妒忌,让哈桑成为中间的牺牲品。即使多年后恍然如梦,那个被背叛的哈桑,即使受辱也要拿回我为博得父亲赞赏的战利品,那个为阿米尔千千万万遍让人心疼的哈桑。居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咆哮疯狂之后,正如拉辛所言,我是父亲阳光下的孩子,是社会承认的一半,而哈桑是永远在阴暗中甚至到死都不知道真相。其实哈桑于我之间,那种纯粹的爱,是血丝相连。
阿富汗,那个战乱,种族歧视,暴力的代名词,才是最终的罪魁祸首,严重的道德绑架,死死压着每个阿富汗人民,战乱挑起者食指轻按喷出的炮弹,深深毒害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几世。阿富汗的孩子很多,可是他们都没有童年!阿富汗人民仰头虔诚祷告真主,匍匐磕头,空洞,像羔羊一样顺受着别无他法。就像阿塞夫故伎重演于哈桑的儿子一样。
恶性若导致善行,才是自我救赎的唯一道路,阿米尔最终找到了从小内心那缺失的一角,勇敢不畏的气概。
索拉博身上印着哈桑,哈桑是我追寻的风筝,即使短肋骨,刺出气胸,肝脾破裂,依旧碎牙闷吞,畅快大笑,内心赎罪后轻松淋漓尽致。阿米尔最终寻找到了风筝,在索拉博浅浅的几乎看不见的微笑,像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这次为了哈桑,千千万万遍!
雪夜里的第一片雪花融化了,仿佛风筝就在前方。
风筝,无论它寓意着亲情,友情,爱情,还是正直,诚实。可对阿米尔来言,是他童年的回忆,更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追到,才能赎罪自己,成为健全的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我们都是在追风筝的路上,不管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