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水龙吟(1)·次韵(2)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
似花还(hai二声)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bang)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si四声)。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huan二声)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 xuan二声 )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zhui四声)。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读音:该词的注音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肠婉曲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蒙混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清晨雨后何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细看来那不是杨花啊,而是离人的眼泪啊。)
注释:
(1)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2)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注意词中的三个 “还” 字:
第一个应该念“hai” 表疑问,又,却的意思
第二个念“huan” 又、依然的意思
第三个念“xuan” 有旋即的意思
赏析:
一向豪放派诗人苏东坡,也有婉约之作,表达的情感正是离别之愁。
当时,苏东坡是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当时苏东坡的好友章楶奏有一诗《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苏东坡以他的诗为原韵,作词答和的一首词,该词为咏物词,咏的是杨花,整体就是这样。
章楶质夫作《水龙吟》咏杨花,其命意用笔,清丽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便觉质夫词有织绣工夫。晁叔用云:“东坡如毛嫱、西施,净洗却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耶?
似花还似非花
首句就用了一句“花非花”的句子,给我们一种含蓄朦胧的感觉,与此同时我们会想:这“似花非花”的花究竟是什么花?向上看看标题,嗯,是杨花,于是该句就巧在,这还真不是花,在古代,杨花是“柳絮”的意思(通常和押韵以及平仄有关系,且当春风起时,随风飘散好像飘絮,又好像是一种花儿一样,所以又被称为杨花)。
上片中的前一大句主要是咏物,写尽管杨花随风坠落,到处漂泊,抛家傍路,无家无根,也没有多少人会怜惜它;后一句“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实现从物到人的一个转变,是吧柳絮喻指自己离人的愁绪之情,感慨自己的漂泊无依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落花难以再次连结在一起,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体现出了诗人对于杨花的怜惜,花终会落地归根,被泥土吸收,但扬花不同,落在西园的泥土上也不会被泥土接受,一夜大风吹过,它们会到达新的地方,这也暗示了词人被贬后那种漂泊无依的感觉,在文学中,柳絮、浮萍被当成是命运漂浮不定的一种象征,正好相互衬托,可谓妙哉。
本词中,主要为咏物,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借用柳絮来表达出词人婉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