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第一次交朋友——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我并非一位勤快的小朋友,也不是一位好交际的人。
但在这一段时间内,我遇到了一位挚友,苏小珊。
我对朋友的定义很简单,聊得来就好。可对朋友的要求也很高,聊得来就好。
到现在,我们认识十一年了,互相见证了对方的青春,参与了对方的生活。
2010年,回到阿村,在重新制定了学习计划后,第二个学期除了学习,其余时间放在了浏览风土人情上,所以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出行。经过这半年经历的事情,我决定勇敢尝试,去结识更多新的同学。
由于我上过一次数学课,平时成绩还不错,所以有很多同学来找我补习。在补习的过程中,我和班级里几位同学关系处的还不错。
十一和大S是我的同班同学。她们两人在班上总是形影不离,兴许有什么前缘。我们一起上课的时候,十一和大S一起和我组队写作业。就这样,我跟她俩熟识起来。组内还有一位同学是马来华人,叫蓉蓉。人长得小巧可爱,说起话来嗲嗲的,却是个会讲五种语言的学霸。
普通话,客家话,粤语,英语和马来语。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马来西亚国内所有的语言她都会,可以深入到各个城市。相当于什么呢,就是可能是一个国人会讲国内所有方言,而且当地人就认为你是这里的人。
深藏不露。
我们四人小组算是稳定下来,每周一次的小测验就固定在一起。巧合的是十一和大S也是我另一门课的同学,虽然不是一组。
3月,澳大利亚的秋天,也是我们是秋假时期,叶子微黄,风景如画,我们几个人相约出去玩。
以十一和大S为中心,我和蓉蓉为半径,叫上了我们的同学。其中,小S是蓉蓉的同学,梁梁是小S的表姐,而苏小珊是十一的室友。
我们七个女生相约到阿村附近的Hahndorf德国村去玩耍。
关于Hahndorf的历史也很简单。1838年,有个叫Hahndorf的德国船长带领早期移民来到南澳大利亚并定居于此后,建造了一批欧陆风情的房屋,于是便有了这个可爱的小镇。它是澳大利亚现存最古老的德裔定居点,我想起了我的Ho妈,2010 年左右,也不过2000+ 名居民。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整个澳大利亚最出名的德国啤酒以及出众的德国美食。大猪蹄子、大烤肠一次吃个够。
因为我们没有私家车,按照规划的路线,各自从家出发,相约在学校门口的公交站见。结果十一和苏小珊没能及时赶到。澳大利亚的公交车是严格遵守着时间表发车的,前往德国村的公交车,半小时只有一趟。
我们几个人商量过后,决定先去采采风。车上晃晃悠悠不知道多久,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由于我们几个都不擅长认路,也不敢走远,就乖乖的围绕着公交站晃悠。
也不知道晃悠了多久,十一和苏小珊终于姗姗来迟。那年的苏小珊梳着齐刘海,背带裤,顶着大大的笑容,她和每一个人打了招呼。
不知为什么,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我们之前在学校应该是从没有见过,当然也许是擦肩而过,没有机会沟通。我们没有一起上过课,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两个方向。
苏小珊是学金融的,她对于数字有过人的天分,方向感也极佳,是整个行程的绝对向导。而我因为有拍照的爱好,所以照相任务交给了我。
按照苏小珊的回忆,我们两个第一次见面就聊得很愉快,但是很奇怪的是,我的记忆只有她的笑脸和吃东西的样子。
我们吃饭的时候分坐在桌子两头,她在那一头,我在这一头,所以应该没有太多交流。可是苏小珊顶着一张圆圆脸,长得很是可爱,一下子就戳中了我内心的柔软。樱桃小口快速的嚼着嘴里的美食,一如她活泼的性格。
由此可见,我们在彼此脑海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偶尔回顾起来,无论想到那一幕,都觉得十分亲切。
从德国村回来,不知不觉就跟苏小珊的接触多了起来。在学校里偶尔的碰面,虽然我们没有同专业课,不过苏小珊会等十一回家,就彼此互相问候一下。
在十一4月中过生日的时候,我们才又一次聚在了一起。十一在家门口的公园准备了BBQ,那一次活动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交流。
苏小珊最吸引我的一点,是让我觉得这位主动的姑娘,活力四射,热情似火,她勇敢的爱着生活,一往无前。让我这个被动的娃有了一丝感触。
BBQ结束之后,我们要负责擦干净公园的炉子以及打扫干净周边的卫生。但是打扫到最后,只剩下我和苏小珊。我们相视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果然不假。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一种相敬如宾的朋友大抵如此。
直到一天夜里2:00,我接到了苏小珊的电话,我想她可真是拿我不当外人呀。
要知道过了晚上10:00,我基本上不会再接听任何电话,更别提深夜。可那一次,我迷迷糊糊的按了接听键。
睡梦中,苏小珊跟我说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就记得我们两个啰啰嗦嗦了半天,然后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看,通话一小时,我不知道苏小珊的电话费用了多少,反正我的手机是已经没电了。
不过,那一天我们之后,我们的关系莫名的好了起来。我好想问问苏小珊同学,热情的她能接受慢热的我,是不是以为我掌握了她什么秘密?哈哈哈,然而事实上我根本什么都没有记住。
当时交朋友的目的很简单,同在国外,大家互相有个照应也好,谁知这一照应就照应了十几年。
我生活中有许多的重要改变,都是靠苏小珊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的。
我到现在都记得。
比如她跟我说了好多次,你在照顾别人之前,应该先照顾好自己,当你要替别人考虑的时候,先把自己放在前面呀。
这句话说在我们七年之痒的时候,彼时已经到了可以直言不讳的阶段,跨过去就是挚友;跨不过去,也就散了。
我想朋友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其实我们在两个不同的城市,因为各自的繁忙,也不是常常联系。但是我依旧在内心肯定,只要我找她,她肯定在。
我们知道彼此内心最深处的柔软,也给彼此最大的安全感,就像那个深夜的电话。
这篇小文章当做送给苏小珊的表白信吧,祝福我最亲爱的姑娘,在后半生的日子里越过越好。往后一生互相作伴,互相勉励前行。
好朋友像钻石,一颗就足以。
【无戒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