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
场景一:
同事(一边看着手机):唉,好无聊啊!感觉每天都特别没有意思。
我:就是,都不知道干什么,你干嘛呢?
同事:玩开心消消乐。
我:我也下载一个!
场景二:
同事(非常气愤的):我那个同学在XX工作,人家一个月工资xxx元,比咱高的多了,而且年终还有福利。瞧瞧咱这工作,每天累的像条狗,工资又少,还没有福利。
我(很赞同的):没有办法啊,谁让咱们选这个工作呢!而且还要经常无薪加班!
一年后的现在:
同事又在抱怨了,这一次我选择了沉默......只是礼貌性的微笑一下,以示回应,我听见他说的话了。
改变:
站在镜子前洗漱,脑海中飘过的词语:投资,成长,刚需,区块链,股票......我笑了,因为我的思考世界已经改变了。我想到了前几分钟在沙发上看《用生活常识就能看懂财务报表》的自己,那里面的名词我一个也没有见过,真的就像啃天书,可是我竟然看到了一百页。学会计的好友兼笑友给我打电话让我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用笔写下来,我的第一反应是,当一本书你完全看不懂的时候,根本无从下手写自己不懂的地方,但在自己之前阅读的过程中,竟然真的写下了几个问题。我想这是元认知在起作用。而自己之所以能够静心啃这本书,是为了一个课程做准备,我希望去参加的时候,至少我是有点基础的,这样理解的才能够更多、更透彻。因为老师说过:一切皆可提前准备。这是刚需在起作用。
猛然间,我意识到之前学习的那些概念已经变成种子,我需要耐心的,充满希望的去守护它,养育它。回首一年的足迹,我发现改变已悄然而至。
现在的我,会在空闲时间的时候,拿出手机看kindle上的书,《把时间当做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原则》......;做家务的时候会播放《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能听一耳朵是一耳朵,时不时的真的会有对某个概念新的理解,有些最初不理解的地方也能听懂一些了。
现在的我,养成了记录的习惯。我越来越深信,所谓的深入思考就是对同一个问题的重复思考。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我会记录下来,然后在之后的阅读、学习中去寻找答案。
现在的我,也越来越深刻的体验到,之所以读不懂是因为看的次数太少。当读的次数多了,理解也会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更可贵的是,这一次的理解,还会促进自己更进一步去理解其他书籍。
现在的我认识到,我的现状之所以差,是因为过往毫无积累。我要做的是从现在开始积累,把个人的成长当做自己的刚需,而非抱怨。我很庆幸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教师,因为这是一份我爱的工作,同时,在教别人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人其实是我,前提是当我认认真真的去做这份工作的时候。
现在的我知道,我的工资之所以很低,是因为我创造的价值太低,可被替代性太高。我要做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被需要程度越高,我的工资也会越多的。钱真的是生活幸福的基础。
......(未完待后续补充)
距离第一季专栏结束已经快半年了,但专栏带给我的影响一直存在着。而且通过专栏学习,我早已通过投资赚回了自己交的学费,但我知道这些投资,我根本不懂,我其实就是那个拿着火把穿越火药厂的人,于是我选择了把投资的回报用来再投资自己的成长,这样即使资本投资亏了,我还可以在后续的成长中,通过投资自己懂的资产获得更多的回报,成长才是第一刚需。
专栏带给我的收获,当下并不能写尽,有很多自己已经体验到,但因为当时没有记录而疏忽的地方。成长,使人幸福,我已深刻体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