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为公司CEO任正非先生,几天时间接受国内、国际媒体的连续采访,就像媒体记者们总结的,短短2019年1月里,任正非先生接受采访的次数超过了过去31年总和;个中缘由,众说纷纭。近期在出差路途中,间断看了两篇文字采访新闻通告,以及一个视频专访。任正非先生释放出很多科技行业的前瞻性预判,同时,发现多种采访中都在提到:基础教育。
说正题之前,先说两件近期发生的相关联小事儿。
恰巧,昨晚在和高中同学闲聊中,他问我一个问题,今年暑假期间他家邻居两位孩子高考志愿选择的问题,问我如果是当事人的看法。不纠细节,核心也是:选择热门的可以赚钱专业?还是按照孩子们自己的意愿、兴趣点去选择专业?上诉问题很纠结和复杂,不是此文探讨的议题。只是,交谈各自观点中我们也提到了:基础学科,赚快钱的应用学科问题。
2018年12月,华为事件发生后,有次晚上下飞机后返途西安过程中,认识了邻座在西北大学读理论物理学博士的Doctor Liu,我们在交换时事热点新闻华为事件的各自看法和观点;我们两也讨论到了:物理学,尤其是他攻读的理论物理学科方向。他表达了自己的郁闷之情,不太好找工作,可选择机会少,现在只能在大学做老师,教教学生。我当即就对他表示非常的敬佩;其一,我自己的物理学很一般,敬佩他能学到这个理论高度;其二,我也敬佩他的务实精神和扎进科研的“冷板凳”精神。能在当今中国这么“务实”的大环境下,去攻读“钱景”模糊的冷门物理学科,对了,还是超级冷门理论物理学方向。我两一起坐大巴,一起转地铁,聊得非常尽兴。约定一定要去西北大学再深入拜访、讨教、学习。我被他提起了好奇,想了解目前物理学科学前言状态;近期忙于杂事,还未行动。
还记得,当晚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的大概场景和思路,最后落脚点是:他们未来是非常有前途的,一定要好好研究,这样我们国家的芯片产业才有突破的可能性。不记得哪年了,在上海同事Brother Wu的朋友圈,看到一篇详细讲解:CPU制造流程、工艺科普文章之后,我脑子里才建立起比较清晰的CPU制造流程和内部结构认知。实话实说,在这篇文章之前,我对于CPU的认知局限于宏观,和具体应用层面,内部的结构和工艺细节,一直没有清晰的理解和认知,对CPU的内部处于:黑盒子状态。以前对制造工艺的理解,也只局限于摩尔定律的宏观认知:晶体管数量和计算性能成正比,和尺寸和功耗成反比。这篇文章让我在脑子里建立起清晰的内部结构和制造流程,更加深刻理解了:缩短x纳米的重大意义。
CPU芯片制造工艺从1971年开始,经历了10微米、6微米、3微米、1.5微米、1微米、800纳米、600纳米、350纳米、250纳米、180纳米、130纳米、90纳米、65纳米、45纳米、32纳米、22纳米,一直发展到目前(2015年)最新的14纳米,而10纳米、7纳米将是下一代CPU的发展目标。最新消息:2019年1月7日,华为公司发布“鲲鹏920”芯片,7纳米,号称是业界性能最高的基于Arm架构的芯片。
目前的CPU制造工艺技术已经被应用了近50年,过去50年行业的巨头们,都在:尺寸、功耗上下功夫;也在全世界寻找下个时代的新技术标本。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革命性技术换代周期临界点到了,要在下一代技术换代过程中不掉队,必须踩上点,才有下一个50年产品领先的可能。这必须建立在“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的长期研究积累,才有突破的可能性。华为在信息科学的工程应用领域,已经极度成功;但是,要想继续在这个行业中,商业应用持续领先20-30年,必须要赶上下一个50年的技术换代。
这个换代,什么时候到来?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够大规模商用?不确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很快会来。任正非先生说下一个倒掉的企业,可能是华为,这不是危言耸听。华为比任何人更清晰、更明确知道自己缺什么,想要什么。而且,还遭遇了芯片采购被卡脖子,这应该是任正非先生少谈危机,大谈、特谈基础教育的原因之一。
按照2018年前,世界扁平化大发展规律,只要企业肯出高薪水,总可以招聘到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也可以把中国的优秀苗子,送到全世界去学习、科研,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学成、应用并带回国内。但2018年的多个事件表明,已经给我们敲响警钟,这条路可能以后也会被双双堵住。没有了优秀的人才,所有的计划和畅想都只能是“想”了,唯有自己国家培养这类人才。一个人,从出生到培养为高精端人才,周期基本在30年左右。成长周期恰好小于技术革命换代升级周期50年左右。
2018年之前,华为可以全球采购到高端零部件、招聘到高端人才,只要在应用领域大力投入研发,加上中国人天生的勤奋和吃苦精神,通过产品创新,战胜国外公司只是个时间问题。之前的研发工作,华为是可以在中国高校中招聘到优秀的应用型研发人才;但是,要想诞生革命性技术创新,华为很难大规模在国内找到合适人才。这类人才是基础科学功底非常扎实,具有丰富想象力,好奇心的人;目前的小学教育现状,如何找到苗子?这应该是任正非先生渴望国家重视基础教育、重视小学教育的原因之二。
上面简单陈述了自己观点,不一定正确。有一个现实问题相信大家都遇到过:是上公立小学?还是上私立小学?附近学区多少钱能进?这一系列问题在深深痛苦、纠结之中。个中滋味,已经入小学的家长朋友们深有感受。基础教育:简单点多好。
最后以几个经常想到的问题,至今未找到答案,结束此文。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参加了最多的绘画兴趣班?
至今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外形设计还那么丑;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参加了最多的奥数补习班?
至今中国的各个产业中,数学未能起到巨大作用;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考出了全球最牛逼的笔试成绩?
至今中国的各个产业中,原始革命性创新产品为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