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应童老师回答群友关于孩子玩手机停不下来的提问,收获很大。
大概经过是这样的,群友私信应童老师,应老师因为太忙没有回复,群友很着急,所以又发信息到群里。应老师在回复问题之前,先说到了当你发的消息没有得到回应,你又很着急时,可以寻求目标群友的帮助,而不是直接把问题抛到群里,因为虽然群里有400多人,但是大家都很忙,没有义务去回应。但如果你平时能多关注群友,了解到对方孩子年龄差不多,读同一年级,没有这些问题,你就可以@对方,虚心求教经验,效果就大不相同,对方感受到被点名,被信任,被认可的价值感,就很乐意分享。
应老师还说提问题时需要简单直接,不要兜圈子,为对方节约时间,还有就是要身心合一,不要说老师我知道你很忙,现在有个问题要请教你,然后再用很长的文字把问题抛出来。那你明明知道老师很忙,还去打扰别人,这就有些身心分裂了。她还拿群友举了个例子,说群友大段文字却没把重点说清楚,原因是孩子玩手机玩到停不下来,但她没有说明是多大的孩子?同样一件事情,放到不同的孩子身上,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后来知道群友的孩子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应老师就说0到6岁的孩子是最依赖父母的,这个时候孩子不依恋父母,却去玩手机,是家长的陪伴质量不高,我们的焦点应该是在修自己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应该想办法调整自己,怎样让自己变得更有趣,让孩子愿意放下手机跟父母一起玩。13岁以下的孩子都是有很强的可塑性的。都有机会调整过来。
还有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18岁了,也是成天沉迷游戏,问应老师该怎么办?应老师说,不管你的孩子8岁,18岁还是28岁,焦点是始终要放在自己的身上。
家长说他自己已经学习了两年多,有刻意的去改变自己。而孩子反而什么也没有改变。
应老师说:“你的改变带有目的性,孩子能够感受的到你的目的性,所以他不作出反应。孩子,就算他颓废一点,等他过这一阵过去了就会好的。我们自己年轻的时候不也颓废过吗?”
我很欣赏应老师的直接,一语道破天机。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要试图改变孩子,要先改变自己,自己做好了,绽放了,孩子就能自动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