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795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4 分钟
最近学到一个新概念,产权的保护,只有在物理属性上,没有包含它的经济价值。
例如,今天你开一家饮料店,你店里的所有器材、桌子、椅子等财物,我不能破坏里面的任何财务,或者是阻挡顾客进门,因为这些都是受到产权的保护,保护的范围则是在于物理属性。
另一种情况是,假设我在你的饮料店对面,开设了一家咖啡馆,这时你的顾客,全都因为被我家的咖啡香所吸引,全部转移到我这店来,导致原本让你赚的客流量,变成我的吸走了客流量。这时产权它的保护已经无法使用,因为这是属于经济上的价值。换句话说,是由消费者本身所决定的,你无法控制。
过去认为产权保护,不只是保障你的经营,还要保障你的生存。后来理解到,这是两种不同范畴,如果只用保护产权来维护整个产业。这会导致整个产业,没有人进得来,也没有人进得去,更也无法进行新一轮的产业升级。
其实,这个概念应用到个人层面,什么是我们物理属性上的保护,什么是经济价值的增长。可以明显看出,那些要保护的,如同我们自身内在的驱动因子,包含你的梦想、愿景、使命与价值观,它是我们的核心,就是当我们碰到所有重大挑战或冲突时,能够为我们点亮方向的指引灯。
相对于产权外的经济价值则是「认知概念」,从出生至今,我们都将学习到无数的知识与概念。而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则是取决于它的增量而不是存量。
01进步,源自于市场的经济价值
当uber或滴滴打车,透过互联网的方式,让大众可以选择更方便交通方式,更有效的去支付与完成交易。相对于传统的计程车,它所受到的冲击就在于本身的利益被瓜分,还有拥有合法牌照的价值也跟着下跌。
于是,就会有计程车司机非常不满,联合起来告上法院。他们的核心诉求就包含了计程车牌照价值的下跌,以及载客量被抢走,政府为什么不去制止。
在美国一名波斯纳法官,以一种概念判决互联网汽车公司胜诉,
他说:「持有咖啡厅营业的人,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阻止另一家茶馆的开张。事实上,当新技术或新商业模式诞生的时候,通常的结果,是老一代的技术户商业模式会式微甚至消失。
如果老一代技术或者商业模式获得宪法赋予的权利,将新生事物排除在自己的市场之外,那么经济发展可能停滞。我们可能就不会有计程车,而只有马车;不会有电话,而只有电报;不会有计算机,而只会有算盘。 」
如果当一种新技术发展,同时产生出新的服务时,我们就应该奖励或是鼓励这种新技术为人们服务。不然,那些新技术永远没有办法普及,也就永远生活在旧技术的生活里。
02尘封技术背后的心理成因
马云有句话说:「我连拿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有人解读成自大,但也有人解读成因为世界变化太快了,以至于要时时刻刻的关注那些可能崛起的企业,因为那些默默无闻的企业,只要一忽视就很可能被超越过去。
每当一项新技术产生时,面临冲击的,往往都是在该领域的既得利益者。通常会出现两种态度,第一,看不上,就丧失了对新技术,产生新服务的创新;第二种,拼命的收购,让各种可能性都加以的混合。
前者的心态是「故步自封」后者的心态则是「敬畏」之心。
可以说,一个人未来可以拥有多大的潜能,就是看这个人对于新事物,是否拥有敬畏之心。
当一个人面对它认知范围之外的事情时,例如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骑车等做出一些脱离自己舒适圈之外直到恐慌区,这时所产生的情绪,就会是一种非常难得以及美好的体验。
如果当我们都没有了敬畏之心,并不表示这个人就很厉害,只能说明这个人的格局太小,只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
03影响力,来自于社会愿意给你多少
市场经济本身,会趋向于消费者利益最大化,所以,当有一项新技术、新服务出现时,往往是因为使用的价值不断被消费者给体验出来。
从产品的周期角度来看,一开始都只有那一小部份的人为了赶流行,为了想要与众不同感觉,所以拼命的去追求新技术与新服务的体验。
随着接触产品与服务的人愈多时,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大众热门的选择。可以说,一件商品、一项服务,它都会产生出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市场愿意接受你的程度,当你的能力愈大,同样你能为多少人服务。
英文里面有句谚语说:「If it pays, it stays.」 如果是有用的东西,它就能够留下。所以,要创造出影响力,必然需要先创造需求,而创造需求之前,要能够不断打破个人边框,才能再出现新事物时,拥有新的认知重构我们的认知体系。
好比柯林斯在《从A到A+》中提卓越领导者的10字诤言「谦卑而执着,羞涩而无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也是如此stay hungry stay foo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