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以人性反思人性,以故事反思人生。
《声之形》是京都动画根据大今良时的同名漫画改编的剧场版动画,由山田尚子执导,京都动画制作,2017年4月正式引入中国。
这部片长129分钟的剧场版动画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男女主人公和其他与故事相关的人物经历一些事,逐渐成长,逐渐接纳都存在缺陷的自己的故事。
而我今天要谈的是这部电影抛开所有正能量后所投射出的现实社会存在的某些灰面。
故事以一个名叫西宫硝子的失聪少女作为转校生出现为头展开。
失聪的硝子勾起了幼年男主石田将也的极大的好奇心,然而故事的情节脱离了千篇一律的玛丽苏,奔向了一个较为灰暗压抑的方向发展。
硝子的特殊使得她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显得十分困难,即便她很渴望也很努力地想要融入新的班集体,但是失聪导致的口齿不清,迟钝呆板,以及与同学们交流上的困难等等原因,最终使得以班级里的女孩子开始集体孤立硝子。
当所有女生开始背离硝子,并在背后恶意中伤时,将也作为男孩子里的中心带着青春期特有的自欺欺人的别扭心理(这里所形容的这一心理可以参考中小学时期很多男生都会故意欺负自己特别在意的那个女孩子,其主要目的大多是为了引起她的注意,但又羞于表达,然后又口非心是地嘴硬)带头开始了调皮男孩子惯常的恶作剧,而恶作剧愈演愈烈的结果就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男生没有分寸的恶作剧行为渐渐演变成性质较为恶劣的校园欺凌现象。
硝子因为先天失聪,只能每天依靠助听器才能正常生活。从某天开始,将也开始每天以故意拿走硝子的助听器为乐,且夺取的方式也愈来愈夸张。
随着硝子的助听器遗失频次越来越高,数目越来越多,硝子的母亲开始怀疑这是学校学生故意所为,于是学校开始彻查此事。在将也作为头目对硝子的欺凌现象曝光后,缺乏责任心的孩子们将所有的责任指向了带头的将也,其他同学因此开始慢慢疏远将也,一夕之间男孩子里的“孩子王”变成了众矢之的,所有曾经针对硝子的恶性行为开始转移到将也身上。
对于当时是非观尚且没有这么清晰的将也来说,他开始将所有的怨念集中至硝子身上,认为导致所有一切结果的都是她,于是当他看到好心把将也桌子上的侮辱性话语擦掉的硝子时,他一把推倒硝子,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将也的心理已经开始扭曲,他无视硝子实则善意的行为对她拳脚相向后,硝子口齿不清地嘶吼出内心深处的绝望“我不是没有努力过”后,便再也没有出现在将也的视线中。
硝子最终还是转学了。
对于硝子来说,她不是没有努力过,努力像个正常孩子那样尝试着融入他们中去,但他们从没给过她机会。
女生无可救药的嫉妒心,极度缺乏的包容心和同情心,创造小团体背后恶意造谣带给她们心灵的满足感;以及男孩子们没有限度的作怪心理,是非不分不成熟的价值观和早期青春期的别扭心理;最后加上任何年龄段和不同社会团体和社会人群都存在的社会通病——从众心理。集体导致了硝子和将也被欺凌的悲剧,最后导致的此后两人性格上种种缺陷,或极度卑微懦弱,或极度悲观厌世。
其实影片的后半部分才是这部剧场版电影想要叙述的重点:将也长大后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开始悲观厌世,在他终于想要放弃自己生命的时候,偶然间遇见当时整起事件的源头硝子时,所有包括硝子和将也和这件事情有关联的曾经的孩子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蜕变。
但我想谈的并不是后面的这个重点,而是我所知道的和经历过的现实社会存在的直接的或变相的校园欺凌现象。
小A是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待人真诚善良,毫无保留,但后来却成了外表乐观开朗实则内心却懦弱卑微的模样,很难再心贴心地去结交朋友,总是会悲观厌世,自我怀疑。
她曾和我讲述过的她曾有过的经历其实就是变相校园欺凌的真实写照。
小A因为先天生理上的缺陷,汗腺分泌量要远远超过常人,这导致剧烈活动后她的体味总是会让常人避之不及。所以大多数人都喜欢的体育课和自由活动课往往成了小A最为痛苦和难堪的时刻。这导致小A十分自卑和胆怯,她不敢和旁人走的很近,体育课活动课不敢和别人组队,因为害怕其他人会因为自己的缺陷而厌恶她并会在背后议论她。而她的同学也确实因为这一点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甚至时常会在背后拿她作为课后嬉笑时的笑料。但一开始这一切小A都佯装没注意地忍受,还依然和同学们保持着基本的礼貌与平衡。
小A其实是个长得十分清秀的女孩子,入学初以来,当时她班级里就不乏有真诚的不真诚的男孩子因为不曾近距离接触过小A开始默默关注她并试图接近她。一次在体育课后回班级的时候,小A听到她宿舍的一个室友在她经过的时候,瞥了一眼小A之后捏着鼻子对着当时她身旁的男生说:“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我当初让你千万不要追她了吧!”然后小A听到那个男生几不可闻的声音说到:“我靠!还好没追她,好险好险。” 小A告诉我,从那一刻开始,她的心开始沉到了最深最深的地方,慢慢的开始没有了光。
那个男孩子是入学的时候第一个找小A搭话的男孩子,当值日班长期间是他总是从隔得老远的座位上跑过去“好心”提醒小A该注意的事项,并时常借着各种机会想和小A找话题和制造偶遇的机会的男生。对于当时刚换了新的环境有些羞涩自卑的小A来说,男生的出现无疑给了她一束光,但他却狠狠将那束光掐灭了,不留一丝同情。
后来小A变得越来越孤僻,向往的班集体活动以及学校招募学生会后备人才等等她其实十分向往的事情都在她的自我否定之下一次次错过。她从小就很喜欢绘画,班级每次出宣传板报的时候她都特别渴望能够参与其中,但因为一直以来的自卑和懦弱,她从没勇气毛遂自荐。她开始变得很排外,越来越喜欢独自一个人,除了偶尔会找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她一整天几乎不会讲一句话,她当时用很嘲讽的语气说,当然也确实没有人愿意和她讲话。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小A的高中生涯就再也没有主动和任何一个男生说过话,而这一习惯也贯穿在了她此后的生活中。对于那些再主动接近她的男孩子,对真诚的那类,她总是怀着某种自卑的心态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对那些看起来油腔滑调的,她就总厌恶地觉得对方一定也会和那个男生一样伤害自己、背离自己。
即使后来她下定了决心去动了手术,改变了她原有的缺陷,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她还是一度没法从这个阴影里走出来,她开始不知道该怎样和大多数的男孩子相处,也特被恐惧面对那些陌生的人群。
小A的经历在无形之中对她的一生都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而这一切都是冷暴力情境导致的结果。
我们没办法说,那些故意疏远小A的人有什么不对,或者其实小A的室友和那个男孩子也没有错的十分离谱无法原谅,但事实上最没有错但受伤最深也最无辜的却是小A。这个世界从来就是不公平的。但有幸的是,小A没有因此而获得一个厌弃社会仇视社会的扭曲心理,这是最值得庆幸的事情。我想总也有一天,小A一定会遇见一个人让她摆脱心魔,毫无保留地交付自己。我一直都是这样怀着最美好的希冀祝福着她。
我们回到这部动画电影,在我看来,这部动画最大的闪光点是它确实或多或少地让我们开始思考人性,开始思考人生,开始思考环境因素对一个人成长变化的重大影响。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这个世界划分出善恶黑白,但其实善恶与黑白都只是一线的差别,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善亦没有绝对的恶,不论荀子的“人性本恶”还是孟子的“人性本善”都表明善恶人性皆是外部因素导致的,后天的环境必然会造就一个复杂而多面的灵魂。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表明人性的转化主要都是情境因素所造成的;《路西法效应》中,情境系统推动下天使路西法也会从天堂堕落成万恶的撒旦。它们都说明了情境的强大力量。
我一直不承认我是个悲观主义论者,但是诸如此类的校园欺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校园欺凌不是一种仅仅存在于荧屏上被虚构出来的假象,而是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荧屏呈现的所有都只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罢了。
校园欺凌其实并不仅仅只是局限在暴力的直接欺凌,它还包括流言、谣言、无意识的从众而导致无缘由的孤立等变相的欺凌现象。
其实人生每一阶段的处境都可能会对一个人的身心产生潜藏一生的影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多给这个世界一些善意,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不经意间的小小善意或许就唤回了一个人求生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