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对于云南的印象,春城昆明只是一种概念,而大理倒有耳熟能详的苍山洱海三塔寺,还有《天龙八部》里风流倜傥的段誉,更让人记忆深刻。
其实曾经到过大理,但那时的注意力主要在玩上,对于山山水水并没有多大的兴趣,隔夜又在酒吧里消耗了过多的精力,一上车就呼呼大睡,只是在经过三塔时被人叫醒,匆匆瞥了一眼,错过了与大理的亲密接触。
这次云南之行时间充裕,来去自由,内子又念念不忘课本中记忆,正好也弥补一下上次的缺憾。
一到大理,两人直奔崇圣寺三塔。崇圣寺始建于南诏,供奉的是观音菩萨,特别是雨铜观音殿供了一尊高8.6米的男身女相的雨铜观音,蔚为壮观。
寺前立有闻名遐迩的大理三塔,最大的名为千寻塔,全名"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寻为古代表示长度的单位,8尺为一寻,千寻应该是很高的意思吧。千寻塔两层塔基、16层方形密檐式空心砖结构塔身,通体高达69.13米,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
有意思的是,千寻塔虽说也是一层一层搭建的,但不同于江南搭脚手架的方式,而是采用"堆土建塔"的工艺,垫一层土修一层塔,建这样一座塔,堆的土就像一座山,塔修完了,再将土一层一层挖掉,让塔显现出来,故有"挖土现塔"之说。
与其他地区塔下大上小不同,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呈纺锤型,而且层数均为偶数。令人称奇的是,三座塔都是自然地基,没有深层加固,但是历经多次地震都安然无恙。传说,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似破竹,可十天后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现在目测,两座小塔都已成了斜塔。
高原的天气,一言不合就下雨。进入景区才拍了几张照片,大雨就倾盆而至,站在廊檐下,本想蹭点导游的讲解,谁知尽是些装神弄鬼的瞎掰呼,真是对观音菩萨的亵渎。
两个人冒雨转了一大圈,也见过几个水潭,但始终未能找到记忆中三塔倒影,内子有点气馁,我心有不甘,百度了一下,发现寺外不远有个倒影公园,谁知导航导进了死胡同,后来在乡民的指点之下,七拐八歪找到了偏居一隅的公园正门。
正因为如此,很少有人造访,不大的公园显得有点冷清,只有一对老夫妻一边咔擦咔擦拍照,一边对着绵绵不断的雨直摇头,很快就怏怏地走了出去。
整个公园仿佛就成了自家的花园,两个人肆无忌惮欣赏着雨中的山水美景,噼里啪啦狂拍模糊的三塔倒影,恨不得有把大伞撑到湖面上。大概是我们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就在准备离开时,雨戛然而止,微风也停了,整个湖面渐渐平静下来,三塔在远山的掩映下,与倒影相映成趣,交相生辉,绘就了一幅绝佳的水墨画卷,我和内子唏嘘不停,感叹造化,流连忘返,正应了门前的那幅楹联:“三塔映影映塔三,景醉客游客醉景。”
也就是两三分钟的时间,雨又淅淅沥沥下了起来,两人依依作别倒影三塔,也在告别少时的记忆。
晚上来到灯火辉煌的大理古城,虽然也是鳞次栉比的店铺,路上行人也是熙熙攘攘,但街道明显宽敞了许多,没有丽江那么压抑和喧闹,街边的小店也都各具特色,时不时出现乳扇、饵丝等特色小吃摊,很适合慢慢的闲逛。只是酒吧一条街有点东施效颦,没有丽江的氛围和层次感,只剩下了嘈杂和喧嚣,反而是散落在别处的一些清吧,更有味道,更让情侣们流连。
就在街头品尝小吃的时候,微信联系上了也在度假的大米周,她一直在大理转悠,也没去什么景点,建议租个电瓶车到洱海边上转转。在我想来也就是山山水水,既然更美的泸沽湖都已见识了,洱海也就没啥好转的了,加上善变的天气,还是趁早到昆明点个卯。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两人象征性地到洱海公园转了一圈,直到离开的车上,才从司机嘴里得知大理处处风花雪月的本意。一次大理之行,只吹得了下关的风,未能赏及上关的花,烟雨朦胧了苍山的雪,更是无缘结识洱海的月。
今天,看到“拾光”客栈的视频,知道错过了洱海最美小岛上的最美民宿,更是错过了风花雪月的大理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