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罕见的、后果极其严重的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预见的。
当我们听到一些我们不想听到的事情时,我们会采取充耳不闻的态度;另外,人类的大脑结构让我们总是用乐观的眼光看待问题。
意识到思维的倾向性后,通过不断地刻意训练,我们的预言能力会得到提高。
“否认”是植根于人类性格中的一种防御机制,它让我们面对各种风险传递过来的信号时,能有喘息的机会。
有些时候,利益团体会利用人类拒绝承认危险的天性,努力阻止人们认知危险。
个人在意识到自身性格缺陷后,就可以自我调整;组织则需要增强决策者的背景多元化程度、克服群体思维来构建有效的信号接收与反馈体系。
打击可以帮助我们看清问题,激发我们的行动力。
得过且过有时会产生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即使不谈损失,不作为也会产生机会成本。
得过且过在某些情况下是最合理的选择,甚至是一种必要的折中方案。
改革现状会激化矛盾,让隐藏的内在冲突浮出表面,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让人们感受到处理危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不至于让冲突升级。
不认清危机的性质和类型,盲目行动,有可能因祸得福,但更可能会犯错吃亏、大败亏输。
几乎所有的危机都会同时带来危险与机遇,正确认知危机的人才有机会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人的大脑中存在两个系统:系统1和系统2。系统1负责本能的、下意识的迅速决定,系统2负责严密的逻辑推理。
恐慌也有一个积极作用:激发人们采取行动。但在利用这一机制时,需要小心谨慎。
躲避灰犀牛、防止伤害的最佳策略实际上是跳过恐慌期,直接从判断期进入行动阶段。
意识到危机袭来之后,采取行动之前,第一步关键是得到准确的测量数据,以数据为基础进行正确的决策。
解决公地悲剧的领导者,要使用各种方法,唤醒数以亿计的人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如果能把危机定义成一次机遇,我们更有可能行动起来,过程中获得的支持也会更多。
1.灾后,把灾难经历转化成行动动力可能会遭遇的困难有:
基于效率原则对避险设施必要性的考虑
经历灾难与没有亲身经历灾难者的分歧
统计方法缺陷带来的计算复杂性
政治激励机制的扭曲
2.面对危机,无所作为是不负责任的。但为了作为而作为,却没有经过周密的思量,同样是不负责任的。
3.灾难这样强有力的唤醒闹钟,也可能唤不醒装睡的人。
个人和组织要充分利用好平静的时间,思考未来,提前应对。
组织的长期信念能够支撑企业渡过难关,找到它,坚守它。
以百年的维度考虑未来,跳出自己的局限;变革资本市场的奖惩机制,吸引有耐心的投资;改变税收策略,鼓励长期投资。这是作者总结的三方面促进长期投资的实践。
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平衡,注意重要事件和紧急事件的优先顺序。
每个人观念层面的改变,都会重塑社会,尝试发现自己身边的灰犀牛是改变世界的第一步。
承认灰犀牛的存在后,你很有可能就会看到它。
我们必须定义危机的性质,分出轻重缓急,采取合宜的措施。
即使无力推动大的变革,也不要静立不动。
危机过后,阻止未来危机到来的最佳时刻恰恰就是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