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原来打算写一篇关于教育和家境的文章,开了个头却发现怎么也写不下去了,本来就是两个互不想干的事,非要生拉硬拽,甚是无趣。今日在朋友圈看了一个报道,一位残疾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子(聋哑),孙子和整个家庭,不认输,不妥协,用自己看似微弱,实则强大的力量支撑着,同时在艰难的前行途中为微笑,不忘初心,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最喜欢她说的"不管自己的孩子再不行,再不乖,也不能放弃教育,也要树立信心,能教育多少就教育多少!"。这或许是一个母亲在无奈中燃烧着的希望与坚强。这让我想起母亲,寒来暑往,每天驻立在用木板绑成的大门口,遥望着孩子离去的背景,摇摇手,大声嘱咐着:"好好读书"
搬家
在我看来,搬家是件超级麻烦的事,可在我的记忆中,儿时,过几年总要搬回家,一个学校门口搬到另一个学校门口,母亲总说,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们好好读书,欣慰的是姐弟几人,没有辜负母亲的期许和辛苦,都考上了重点大学 。(虽然我没有上大学,但那个时代的师范还是很洋气的,许我不要脸地偷笑两分钟)
(一)
"娃她爸,老大眼看要上初中了,咱们在这里没有户口,要掏高费,咱家娃娃多,掏不起,要不我带娃娃回老家吧"(九十年代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现在看来业务教育极好的)
"你一个人带娃娃回老家会很辛苦的,咱们在老家也没根了"
"没事,再苦也不能让娃娃们没书读"
"也好,你把娃娃们带回去,你和娃娃在哪,家在哪!我再苦几年,也就回来了。
就这样一通简单的对话,母亲就带着我们回了老家,可回家后,问题就来了了,老家的院子里只有一个用木头搭的蓬蓬,遮风避雨都是困难,附近也没有合适的学校,母亲带着我们住到了临时租住的房子,心性好强的母亲,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着学校开学了,一咬牙一跺脚,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小房子,就这样我们姐妹几个顺利地开始了从家到学校,两分钟的走读生涯。十年后的一个偶然机会问及母亲为什么选择在学校门口,母亲笑笑,"傻孩子,这样可以省去你们路途上的时间,用于学习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