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考试中还有一类常见题型就是句型练习,这样的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方法的话,很容易出错。
一、写比喻句、拟人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 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
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例如: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头。小鸟在树上唱歌。
二、修改病句 一定要看清题目是要求,如果是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那就直接在原题上改,不能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因”有:
1、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 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句子中少了主语,谁?)
2、用词不当 例:我们要纠正错误。(错误是需要改正的)
3、前后矛盾 例:今天同学们都来了,只有小明没有来。(既然都来了,为什么又冒出小明没来呢?)
4、重复累赘 例:奶奶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往事就是过去的事啊)
5、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虽然你学习再好,也但是没有骄傲的理由。(句子不通)
6、语序混乱 例:英语对我很感兴趣,我很喜欢它。(英语还能对你感兴趣?)
7、词语搭配不当 例: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舞蹈是听的?)
8、分类不当 例: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中国少年报》不是课外书,是报纸。记得小时候就经常考这个句子。)
9、指代不明 例:中午,许敏和童林一起上学,他问他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到底是谁问谁?不明白)
修改病句的方法:“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三改,对证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三、关联词填空或者是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这种题一定要读题目给的句子,分析前后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再去选择关联词。填完后要反复读一读,看是否通顺。如果不通顺,不合情理,那一定是错的,需要再次读题,做出判断。
四、陈述句变反问句,反问句变陈述句。一定要记住口诀“有不去不,没不加不”,(“不”指否定词,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没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看是变什么句子,再相应加上或去掉“难道”、”怎么“、“吗”,最后注意结尾的标点符号也要做相应的变化。例如:难道我们不需要学习吗?这里面就有否定词“不”,根据口诀就要去掉”不“,去掉”难道“和”吗“,把问号改成句号。变完后就是我们需要学习。有些时候变完后如果句子不通顺,还可以根据句子意思,适当加字,减字。
五、扩句和缩句。
扩句,就是给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有些题目明确要求至少扩几处,没有要求的话,至少要扩两处,扩完要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大部分缩句的题去掉修饰的部分后,句子包括三部分“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大熊猫吃着竹叶。)
六、转述句。
直述句改转述句,从它的形式上来看,有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标点符号的变化,还有一个是代词的变化。标点符号的变化:就是去掉引号,冒号变成逗号。而代词的变化就是一个特殊语境下产生的相应变化,这是比较复杂的。
第二者转述(转给第三者)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爸爸说:“我晚上要去加班.”改为:爸爸说,他晚上要去加班。(虽未明确谁转述,但可以辨析出是第二者转述。)
第三者转述(转给第四个人)这种情况比较难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爸爸对妈妈说:“我晚上要加班。”改为:爸爸对妈妈说,他明天要去开会。
老师对小明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改为:老师对小明说,他看了小明的作文很满意。
七、陈述句 变感叹句。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可以把陈述句变为感叹句。方法是在句中加上表示强烈感情的“太”“真”一类词语,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换成感叹号。
例如:1.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陈述句) 美丽的草原真让人陶醉啊! (感叹句)
2.这是一条伟大的路。(陈述句) 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感叹句)
以上这些方法都需要平时反复练习。明天,我会讲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