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做教材编写任务的时候,真是有很多想当然,认为,铺排文字,言之成理,把文字做得有逻辑就OK。所以,当李老师人在北京学习,利用晚上九点过后的休息时间组织第二次网络讨论时提醒大家要基于实做而不能“拍脑袋决定”的时候,我还是不太重视的。
但,李老师都提醒了,就去实做吧!
能做到什么程度,在做中能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有没有领着学生着手去解决,也许,一起在活动里走个来回,就会有收获。
所以,我和搭档定东约定,在互相交流、策划、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及时交换意见,交流资料,随时“头脑风暴”……
改变思路,真还发现拍脑袋做决定,要出问题!因为:
如果没有亲自做问卷调查,就不会知道聋哑学校学生福利那么好,更多真正需要关心帮助的是走入社会的残疾人;
如果没有亲自采访义工,不会知道就连孤儿院,正常的娃儿都基本会被领养,剩下的是生下来就有病的或者残疾的孤儿,这部分孩子政府要兜底,他们的命运可能就是一辈子呆在孤儿院;
如果没有微信采访五里店残联理事白老师杨家坪街道办事处张女士,不会知道社区扶弱济困的概要情况,有基于政府基层管理的层面上的认识;
如果不基于多次家访本人又采访家属,不知道残疾人接受社区扶助的具体情况和寻求法律扶助的路径及得到家庭成员的切实的照顾的至关重要;
如果不去书店寻找相关法律文书,不会知道其实我们的法制建设日趋周备;
如果没有在书店一排排一本本搜目录,不会知道就连进入图书馆检索系统检索不到的《中国残疾人》这本尚年轻的权威杂志呆在一个积满灰尘的角落……
还有活动,在组织班里学生切实地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着实有发现:
在做调查问卷的时候,三到聋哑学校,接触德育干事的过程中,我发现,问题太尖锐行不通——事关学校声誉涉及政府扶残疾政策的落地,为防止别有用心者的利用;问题太具体不行——事关残疾人肖像权隐私权;问题不连续不周严不行,调查之后要能形成各个不同的统计图表——请教班级数学老师,发现调查的问题不能做成统计表,只是最简单的情况汇总,且需要做成许多个零散的表格;问题表达太艰涩行不通——学生看不懂,就会跟事实有出入;……
在做主题班会的时候,首先预设了几个活动:只手穿衣、无手搓毛巾、不用脚走路,前面两个活动嘻嘻哈哈就过了,没想到的是,最后一个看似最简单的活动真真触动了学生和被邀请的实验中学老师——活动设计也是不能拍脑袋决定的;然后,做知识竞赛的时候,由于准备不充分——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题库,每个孩子发了竞赛题倒是真缩小了答题范围,但短暂的在校时间如何能找到所有题目并记忆导致活动不得不延期进行……
还有,连续几周好几个晚上的网络探讨,真的让我发现了:实实在在做的同行,做得好的工作室老师们,真是相当牛:
蒋婷婷老师,人虽不在重庆,每次活动,准时参加,边听李老师指导边梳理笔记形成“提要”,交流完分享给小伙伴们;
王良英老师,在荣昌中学带着重点班,每回工作室活动都尽可能到场——乘高铁,开车,风雨无阻,交各种作业总是高质量快速度;
张曼老师,最近的初稿交流,接高三的孩子回家遇小区水管爆裂,一团忙乱拿出来交流的稿子排版漂亮活动异质文字严密有逻辑;
苟晓东老师,张乾娟老师,才加入工作室参加活动,因为文字功底厚,实践经验丰富,做出来的教材言之有物,文字妥帖。
田雯莹佘乐先颖老师,都是学校的骨干,白天忙于学校的各种事务,在带班、教学、工作室、招生负责人……种种身份间转换,经常都是快凌晨都还在改文章备课……
还有谢函吟、汤启莲、熊晓梅、李昕蔚、姚丹、杨定东……哪一个不是扎扎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干工作,灵心与巧思并重的牛伴?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有李老师,在他的引导下,我们这一年——哪怕我这个笨笨的后进生,进步真的很大——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认为!
走笔至此,觉得,牛叉老师引导,牛伴同行,真好!
任务驱动,活动中学习,在路上!
附:其实是昨天被李老师吵了,有感而发!李老师,请不要放弃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