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奇葩说》特别催泪。题目是:父母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养老,你该支持还是反对?
马薇薇发言的时候就直接泪奔了。马薇薇说,她们几个老僵尸在北京合租,她父母到北京看她的时候不想住家里,她爸爸说:薇薇从小就不喜欢跟别人一起住,如果我们这次来了住家里,下次邱晨的父母来了也会住家里、玄毅父母来了也会住家里,薇薇总会受不了的。父母时刻且具有长远眼光地为子女着想的举动,特别戳心。
执中少爷说,他从小在台北长到,现在在北京。他每隔一段时间会请假,告诉渐彪(老板)他要回台北。在台北待几个星期,陪父母、陪弟弟,完了说“我要回北京了”。既可以“回台北”也可以“回北京”,同样,父母说要住养老院,他们也可以“回家”、“回养老院”。
马东说:对你而言,可能是“回”北京,但是对你妈妈而言一定不是“回”、而是“去”北京。
看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也特别羡慕范湉湉说的她父亲在“朋友”和“爸爸”之间的角色转换。说到底,还是因为爱。
可是关掉节目,我发现我脑子空空如也。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做。
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冷漠的人。我会被别人描述的亲情打动,但要我为亲情做出点什么,我还真不能保证。
我会在该上坟的日子记得上坟,却不会提到姥姥仍然痛哭。我会怀念我姥姥,但我却不会妄想她老人家仍健在。而且我也并没有因为一位亲人的离世就对仍健在的亲人更好点。也或许有更好点吧,只不过我没意识到。
说好听点,我是个特别能看得开生死的人。我知道每个人都会离去,沉浸在已经远离的人或事之中,无论对谁都是一种折磨。
同样,每个人都会老去。就别说以后我爸妈可能会说他们要住养老院,就算他们不住养老院,我也难在他们身边啊,尤其是他们以后还不在一起。
说起来这个,其实我觉得他俩特别自私。我每每想到现在甚至几十年后,本可以一次性搞定的事情,我却不得不多花一倍的时间重复两次,我就特别烦躁和恐惧。我甚至都不知道这种需要我付出双倍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是不是会逼得我直接为零。
坦白说,想到直接为零,我会心里揪得难受,我不想父母劳碌一辈子养了个女儿,最后什么都没落下。我不敢想象父母孤老的样子。
却又深感无能为力。
如果以后我父母说他们要和老伙伴一起到养老院养老,我或许会支持。但是我更怕他们老去后并没有老伙伴相伴。
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是社会人,可是当我们老去,社会属性还能留下多少?
何炅说,我们在看节目的时候,不管是怎样的心情,但是我们一定都会想对父母更好点。只是一周之后,我们还记得吗?所以何炅提议我们把父母和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联系起来。比如喜欢看《奇葩说》,那就每周两次多想想父母、联系下父母;比如喜欢撸串,那就撸串的时候想想父母。任何事情和父母联系到一起都不扫兴。
何炅这个建议特别好。
面对父母老去,你会选择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