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对于小津安二郎,总是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欣欣然想去看,又怕半途以自己的性子再沉沉睡去,好似对不住大师,也凸显了自己的无趣与无知。
不过总算是开了头,看了几部小津的作品,才发现原本真的是多虑的。
真正的大师并不一定是晦涩深重,像小津这般带着淡然的东方审美气息,如春风雨露般的表现手法,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便和剧中人物一起浸润着日本的文化,感受着日常的悲喜。
哀而不伤,是很多人评论小津会用到的词。永远低矮的拍摄角度,精致静谧的固定镜头,朴素生活化的表演手法,缓慢而真挚的情节推动,像一幅幅美好的风情画,令人回味悠长。
《浮草》是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的第三部彩色片。这部摄于一九五九年的作品,也是他翻拍自己之前的一部《浮草物语》。
剧情其实也非常简单,讲的是在日本的一个小镇上,来了一个歌舞伎剧团,镇上也变得热闹起来。而剧团的班主并不是仅仅来表演的,主要还是为了看望自己在这里的私生子。
当班主陶醉在和儿子欢聚的幸福之中的时候,他现在的合作伙伴兼情人发现了这个事实。妒火中烧的情人挑唆剧团的年轻女演员去勾引班主的私生子,两个年轻人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与此同时,剧团的演出变得萧条起来,最终只能各奔东西。班主在面对私生子的时候只能选择离开,而这时与情人相遇,两人又一起踏上了继续流浪的列车。
片名浮草已经揭示了剧中人物的命运,他们这些流浪的歌舞伎艺人不过都是浮萍一般的人生,如无根之木,无脚之鸟,无枝可依。
对班主而言,他和那些剧团中的男演员一样,在流浪的路上四处留情,及时出手,但这种感情也都是清晨的露珠,很快便散去了,了无影踪。
他和情人之间,也不过是搭伴过生活罢了。
他真正在意的,不过是和酒店老板娘生的越来越出色的私生子,可为了孩子的名声,他又不能公开自己的父亲身份,只是默默地欣喜地陪伴。
在小津的电影里,人物往往都深沉内敛,表达悲喜也多不露声色。而在《浮草》里,人物罕见的有激烈的打骂。
在雨中对骂的一场,堪称经典。瓢泼大雨里,班主和情人因为私生子的缘故大声呵斥对方,两个人各在一个屋檐下,相对而立,大雨如注,恰似两人心中的风暴。一个因为背叛和嫉妒,一个因为自己内心最后的幸福被撞破。在两个孤独的漂泊者心里,他们彼此最珍视的东西被对方破坏,那种痛楚便如这滔天的雨落。
即便是曾经如此对对方决绝过,在最后的火车站上,两个孤独的人再次相遇,他们选择的是继续相伴。毕竟,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了。
在昏昏欲睡的静谧的火车上,两个人的脸上绽放出了甜蜜的光彩,是啊,无论如何,总归是要前行的,哪怕都是浮草一样的人生。
在小津的电影里,悲与喜,都是人生中平淡而来,顺水推舟,好像那就是我们的生活。
冲淡平和,醇美丰厚,回味再三,也只能道一句天凉好个秋。
就像那些在片中出现的景物,那片静静绽放的鸡冠花,海上的灯塔,桌上的酒杯,充满了日本风情的风物,带来的是一种沉静与安然。
工整又简洁,秩序中有流动的画面如中国画中的留白,静而有动,空中有情。
在两个年轻人绽放爱意,深情相拥的时候,灯光中静静落下的尘屑静美中带着诗意,舒缓灵动,带着流淌的美。
在舞台上的歌舞伎表演带着时光的痕迹,仿佛从远处走过,有着尘封的雾气。
其实,在夏日微醺的午后,看一部小津的作品,感受一下这样日和风清中的淡淡忧愁,也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的事。哪怕是昏昏睡去了,醒来的时候,看到娇憨的若尾文子,温顺的原节子或是淳朴的笠智众的笑容,依然在那里,仿佛时间,就这么停滞了。
这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