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怀旧,喜欢回望小镇曾经的样子,也喜欢那些与故乡割舍不断的情缘。于是喜欢侯孝贤,喜欢这个愿意付出时间讲述台湾过去的导演,他用镜头建立起台北和小镇之间的联系,又用镜头给他们做出无情的区分。喜欢他用最少的台词和最多的画面铺展开一座城市的故事。故事里有年少的阿远和阿芳,年迈的阿公和辛勤的父亲……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阿远外出打工,从来报喜不报忧。阿云不愿在家里一直等待,于是也选择一起走向台北的“繁华”。只是这繁华是被阿远加了特效的繁华,或者说这繁华只是阿远眼中能看见的,但他的生活却与繁华格格不入。老板娘的责骂、老板娘儿子的顽劣,这些才是阿远的生活。
阿远边打工边读夜校,他还有梦想支撑。阿云选择了做裁缝,梦想是给阿远做一件衬衫。同乡一起来台北打工的小伙伴彼此支持,想要在人群熙攘的台北寻个容身之地。或许是时间久远,又或许影片本身的颜色就比较暗色调,台北部分的故事总是行色匆匆,天空也从未湛蓝。像他们那时的心情,打一份工赚一份钱,未来在哪儿却从未可知。台湾的未来都未可知,何况他们这些被生活压的苟延残喘的平头百姓。
阿雄要去服兵役了,朋友们为他送行。阿云喝了啤酒,阿远的眼神透露出丝丝不悦;阿云被熨斗烫伤舍不得买药,阿远把自己的钱分一部分给阿云,留下买药的钱;阿远高烧不止,阿云细心照顾。导演用这一切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示了青梅竹马的初恋美好。影片是根据导演好友吴念真的故事改编,我甚至怀疑,导演也曾亲见他们的美好。
最终命运和少年们开了个玩笑,阿雄受伤不能服兵役,阿远替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兵已经不像是老板口中的样子。阿公一路鞭炮送走阿远,陪他走向光明时刻。
查无此人
阿远去服兵役了,阿云的信件如飘雪般源源不断,时间还是敌不过近在身边的嘘寒问暖。阿云嫁给了他们的青鸟,那个给他们日日送信的小邮差。有人说是小邮差拦截了信件,让阿云收不到信,才有了最终的查无此人。我反而觉得就是阿云不够坚定,提早选择了安稳。
少年失去了心爱的人,浑浑噩噩,悲伤难抑。曾经那些美好成了过往,回忆有多美好,如今就有多悲伤。
火车从平溪线一路开过来,无悲无喜。可那些在火车上同行的人却已经尝到了离别的滋味。人生不就正如这一列火车么,有些人上车,有些人下车。有人与你同行一段路,也有人只是与你一面之缘。哪一站才是你的归宿,只有自己能决定。阿云和阿远即使曾经同行过、相爱过,却仍然难敌时间和距离。不是我不爱你,只是我选择了现世安稳。
影片最后阿公对阿远说,关于种植与收获。老人多年的生活阅历只是想告诉他,付出了,爱过了就够了,没有人知道结局到底是什么?但至少你曾经真挚的努力了。
远处山影缥缈,绿树成荫,谁知道哪一株会成为你生命中的色彩呢。
阿远念念不忘的是故乡,侯孝贤念念不忘的是故土。那几个渔民的出现,其实正是侯孝贤对故土的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