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禅宗三境”,许多人会想起那个著名的说法:
第一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这个看上去简单通俗的解释,实则玄而又玄,像极了老子所言的“道”。
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
你若追问:道在哪里?什么模样?能让我看看吗?
最经典的答案莫过于庄子所说,道无所不在。道,或在蝼蚁中,或在杂草中,或在瓦块中,甚至会在屎尿中……
于是,好奇的人们去苦苦追问:何为禅宗?什么是“禅宗三境”?或许会得到相似的答案。
老庄的道、禅宗的佛,均要观其心、修其为、炼其智。
观心,就是不盲目。不在车水马龙的喧闹声中,把自己的双眼与心淹没。
大智,在止、在静,在定。
这份智要浸泡在俗世喧闹声里的人,把双眼睁开,把智慧灵性还给自己。
而作曲家方岽清、古筝演奏家王温豪,以大型古筝交响乐协奏曲《禅宗三境》向禅宗致敬,似是交出了一份于喧嚣都市“修行”的一份高分答卷。
于我而言,邂逅筝曲《禅宗三境》是一次偶然的必然。多年以来,我眼看着好友方岽清、王温豪(人称“北方南王”)呵护初心、守望梦想,屡有佳作…不禁暗暗赞叹。
犹记得,初入大学的我与初为大学教师的王温豪首次相见,交流的第一个话题是“什么曲子好听”?温婉的她缓缓地说:“都好听!” 这弦外之音似是:“用心弹奏的音乐,都动人”……
这一晃,距离那次对话已有十余年。
这两年,古筝圈内的人士基本无人不识《禅宗三境》。
这部大型古筝协奏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心斋”,第二乐章“坐忘”,第三乐章“朝辙”。
我尤其喜欢听第二乐章“坐忘”,尤其喜欢乐章开始的清脆泛音、乐句舒张开来的旷达之感,听着听着似乎所有心绪都凝固方寸间,俗世“三千烦恼丝”“欲辨已忘言”,得一份恬淡释然……
聆听《禅宗三境》,似是打开了一幅宋代山水画——从“坐忘”开始左右铺开,于瞬息万变的世间寻一处栖息之地;于空灵天地间修一份平常心,观流水花开,云疏云卷,日月一“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