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夜有读)
谈起写作,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我们会发现有些人文思流畅,每天都能写出大量文字;而有的人每写一篇文章都要思考很久,下笔十分困难。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前者每天都能写出好文字呢?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优秀的写作者都表示,主要是拥有素材的差别。
举个例子来说,有位写作者在写作之前手中已经有大把的素材,并且这些素材之间和各有联系,按照不同的主题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好文章,而另一位写作者每次写作都是对着空白的文档,才开始想自己要写什么主题,需要那些素材,最终要花费一番功夫才能定下文章的初稿。
看到这里,有些人也许会说,我也在积累素材啊,平时看到好的文字,我都会摘抄下来,作为以后使用的素材,但是,素材抄了几大本子,好像并没有什么用,写作的时候它又不会自动在我的脑海里冒出来,每次都要费功夫去翻找,花了时间,还找不到合适的素材。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不会做笔记。因为好的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写出好文章,证明这一点的正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卢曼先生。
早年的卢曼先生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每天的闲暇时间他喜欢安静地阅读,在阅读的时候,他也喜欢拿着一支笔,在书上划线,或者记录他有感触的地方,如果卢曼先生一直都是这样阅读和记笔记的,那就不会有一位知名社会学家的诞生。
在阅读记笔记的过程中,卢曼发现自己做的笔记根本没用,于是,他开始使用卡片做笔记,这一改变,让他拥有了90000张卡片,并因此在30年间出版了58本书籍和诸多文章,在他去世后,人们研究了他留下来的卡片笔记,又写出了7本著作。
究竟是怎么样的卡片笔记,仅凭卡片就能出书呢?答案就在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这本书的作者是申克·阿伦斯教授,他热衷于卢曼卡片盒的研究,他发现卢曼卡片笔记法可以以新的和意想不到的方式,将不同的想法汇集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想法。
这个发现解释了卢曼为何能从一个普通上班族成长为知名社会学家,一个高产的作家。
对于卢曼来说,写作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因为卡片盒子中的笔记自己会生出想法,组成一篇文章。相反,随便翻开一本教授写作的书籍,我们都会看到一个关于写作的流程,从一开始的确立主题,再到搜索资料,都是从一个想法出发去写作。
想想看,由一个想法出发写一篇文章和将已经关联好的素材组织成一篇文章,这两个写作过程那个更简单呢,毫无疑问是后者。
在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中,作者不仅告诉我们如何使用卡片笔记,还能让它彻底改变我们的写作流程,让读书笔记真正成为写作的源泉力量。
1.卡片盒笔记系统是一个大脑外挂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大脑的功能是储存,但科学研究证明,大脑最擅长的是思考。很多时候,我们都让大脑舍弃思考,去做储存的工作。
就拿阅读时记笔记来说,我们热衷于划线和摘抄,想把自己看到的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便于自己使用。但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划再多的线,摘抄再多的好句子,也改变不了脑袋空空的事实,毕竟没有经过自己思考内化的知识,始终都是别人的。
但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了这种错误的笔记方式。通过在卡片上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卡片笔记替代了大脑的储存功能,又能让大脑专心只做思考的事情。可以说,卡片盒笔记是大脑的外挂系统。
书中提出,
卢曼的卡片盒笔记系统提供了一个外置工作台,可以让我们在其中进行思考,帮助我们的大脑完成那些不太擅长的工作——存储大部分客观信息。
这样的替代是必要的。很多人经常会有这种感觉,自己已经记住的内容,过一段时间后,总是想不起来,于是就会认为自己记忆力不行,其实,对于大脑来说,这其实是很正常的。
一项关于大脑记忆力的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总是用新的知识代替旧的知识。因此,想要保存那些我们读过的书,产生的好点子,需要一个大脑的外挂系统。
作为一位知名的社会学家,卢曼先生用30年时间出版58本书,证明了卡片盒笔记可以代替我们的大脑储存我们学过的知识,思考的点子。
使用卡片盒笔记法,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就可以解放自己的大脑,让大脑专心去思考,不用担心自己的想法会忘记。
古话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见,只有把想法记录下来,才能真正保存住。
2.卡片笔记改变写作流程
卢曼说,
“从一张白纸或者空白的屏幕开始写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解。”
谈起写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从一张空白的纸或者空白的文档开始,先确定要写的主题,再根据主题寻找相关的资料,设计文章框架,然后一步步成文。
在《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中,作者指出这种自上而下的写作,是对写作的误解。
作者认为,这种写作方法虽然能成文,但是写出来的东西不会有新意,更像是为了说明某个论点,去拼凑相关的信息。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寻找资料是为了论证已经存在的想法,因此不会产生材料之间的碰撞,产生新的点子。
过去有段时间为了赚钱,我曾经写过一段时间的情感观点文,这类文章写起来很简单。先确立一个观点,然后写出几个分论点,再用几个例子分别去说明分论点,成文快速简单。但这种文字写多了,就会觉得千篇一律,毫无意义,让写作者的思路枯竭,再也写不出东西。
其实,现在网络上百分之九十的文章都是属于这种,行文逻辑,例子都是大同小异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自上而下的写作流程。
那应该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作者指出要自下而上的写作,先从做笔记开始,从记录读书笔记的时候,就开始酝酿自己要表达的主题。
卢曼先生是这样做的:在阅读的时候有所感悟,就在一张卡片上记录,并把记录好的卡片放进卡片盒,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卢曼并不是随意放置卡片,而是回想这张卡片盒盒子中的卡片有何关联之处,又是如何关联的?在这个过程中,卢曼也许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他会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并把卡片放置在和它有某种关联的卡片之后,并做好标记。
当然,如果你使用的是软件笔记,也可以通过软件本身的双链功能,完成卡片与卡片之间的关联。
这里推荐使用葫芦笔记,印象笔记,它们都有出色的双链功能,另外浮墨笔记也可以通过设置标签的方法形成笔记之间的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卢曼热衷于社会学的研究,他总是从一个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开始,不断地去追问和思考与之相关的思想和信息,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放在卡片盒里,直到一些卡片组成一个主题,或者能够说明一个主题,卢曼就把它们组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文章或者一本书。
所以说,卢曼的写作流程是有别于其他人的,他在还没有动笔写一本书的时候,就已经准备素材了。最重要的是,他让素材之间相互碰撞,产生更多奇思妙想,这使得他的文章别具一格,富有价值,与很多的陈词滥调不同。
3.卡片笔记的三种形式
卢曼的笔记有三种: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
闪念笔记是大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可以将这些灵感记录下来,看看能够结合那些文献笔记将它变成永久笔记储存。
这种笔记有很多,从闪念这个词就能看出来,它记录的是容易消失的灵感,比如每天新鲜出炉的热点事件带给我们的想法,打动人心的人和事,突然闪现的灵感等,只要我们有所感动都可以记录下来。
但这种笔记要经过加工,和卡片盒中的笔记建立关联,成为永久笔记才能保存,否则就是无意义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每天都能产生很多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如果没有经过思考,就没有任何价值。
文献笔记是来自书,讲座等的精华内容提炼,它可以作为我们写文章时的引文,例证。
在记录文献笔记的时候,要要注意简短精炼,有价值,能够帮助自己回忆的关键词就好。同时要标明该文献的具体页码,便于下次查找。
永久笔记是最有价值的笔记,它记录着我们的思考和想法,它可以在写文章的时候,作为文章的一部分而直接使用。
一般情况下,永久笔记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它可以说明一个小主题,并和其它笔记有所关联。积累足够的彼此有所关联的笔记,等卡片积累到一定数量,我们就可以按照一定的主题,把它们组织起来,成为一片文章了。
就像这篇文章,就是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写了10个读书笔记,挑选其中有所关联的部分,组成了这篇文章。
也许,你已经感受到,卡片笔记写作法通过改变我们的写作流程,改变了我们的写作思想,让我们不再基于一个想法去写作,而是基于手头所有地资料进行写作,让写作变得更加容易高效。
如果你也有写不出来,不能持续输出的写作困扰,和我一起使用卡片笔记法,相信一定会收获惊喜。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