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24小时书店,是在某杂志上看了一个人的专访,是谁不记得了,在哪也模糊了,也许是厦门,又或者是杭州,总之那让我记得了24小时书店这么个词儿。
最近上海天气燥热,偶有清凉就像上帝附赠的试用装儿,逗你玩的凉快一会儿,微风挑逗两下,又秒变热浪模式让你无从挣扎。
坐在家里码着字儿骂着天儿,忽然在想上海会不会也有一个24小时书店,于是抓来百度查了一番,果不其然还真有,而且不止一家店,虽然都是这个名儿——大众书局。
他们在上海有七家分店,基本遍布了整个上海滩,但24小时的只有福州路这家店。好奇心强的我实在想不明白会有谁在深夜不回家选择在那里度过一晚。就像我因为好奇24小时面馆儿而跑去吃了碗面,顺便坐到了凌晨三点。
我走进去的时候晚上八点左右,正在门口拍照,一位大妈略过了我,回了下头:“欸,走廊这里不能拍照。”这是初印象,然后我走上了那个斑驳的木楼梯,感觉去的不像是书店倒像是小时候偷偷跑去的网吧走廊。
上去之后有了一点儿书店的模样,门口的牌子正在推荐新书《地下铁道》据说可以和《追风筝的人》齐名。
我走到吧台看了一眼菜单,问了一下可不可以给手机充电,“可以但要付费,1块钱还要扫码充电。”,我有点儿开心又有点焦急,焦急于我手机已经关机了,开心在竟然有一家书店希望你的手机关机,并且他们还不提供WIFI,让你想不看书都难。
但为了拍照,为了我已经罢工的相机,我只好先奔去了24小时便利店。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过了他们的正常营业时间,大门已锁,只有小门张贴着24小时书书店,夜间21:30——9:30仅限会员。
我有点儿蒙,网上不是这么说的啊,不是随便进的嘛。于是鼓了鼓勇气推开了那扇并不厚重的门,坐在楼梯穿着工作人员衣服的大爷起身,叫住我:“你有会员卡吗?”“啊,没有。”“那不能进的,”口音里夹着上海腔调,显然是老上海,脸上看不出半点倦意,看样子老熬夜。
我犹豫了片刻:“那…办卡多少钱呢?”“要不…我现在办?”大爷跟着我上来:“啊,99块钱,赠四张饮品劵,买书打九折。” 哎呦这个划算,等于就是让我预付了四杯饮料钱,买书还打折,饮料也划算,但…我没办。“这么得吧,大爷。我先买杯饮料喝喝看。”于是我就过去买了一杯当天晚上仅有的饮品——柠檬红茶,坐了一晚。
有一个奶奶吸引了我的视线,从八点多就看她在这里,到了凌晨午夜她依旧还坐在那里,身下两个大大的塑料袋。桌上摆满了旅行用的书。我在拍照的时候被她看见与我攀谈:“你日本来的吧?”我摇头,“不然台湾。”我呵呵直乐对她说:“您看呢?”反正不像中国娃娃。”我没有接她话,看着她的桌子问她:“您是对旅行很感兴趣嘛?”“诶呀,感兴趣谈不上,去不了就先看看。”说话中我觉得她也来自北方。
后来听在后半夜走过来和我聊天的书客说:“这个大妈基本上每天都来。”而大妈自己和我说,袋子里都是生活用品,家里的空调太热,不想回家待。不知道她有怎样的故事,但看着她静静看书的身影,总觉得她内在里面有翻云覆雨的波动。
充电台那里做了一对情侣,带了一个行李箱,看样子是要赶后半夜的车,在这里暂时歇歇脚。三四点钟,困乏的我为了提神跑出来转。看到他们已经不见,大多数人也已经卧倒,只有坐在中间的那个人还在守着一本书看,就是他后来和我攀谈。
他给我分析了这里待着的人们,他说就拿他自己举例,平时上班根本没有时间看书,有时候把时间都消耗在了无用的事情上,所以特意在周末挤出一天好好的把一本书看完。他还跟我说其实书店之前是没有会员制的,因此在午夜时分成了流浪汉的长期聚点儿。赶又不好赶,只好做了会员制的方案。
六点钟的时候,天透亮儿了,我走出了那里。大家都已经睡下,就连和我聊天的兄弟也已经倒在了长椅上,这如果是和喝酒同等的娱乐项目,我算不算把他们都喝倒在了桌子底下。
走出去的时候,一个穿着绿围裙的店员正在给书刊归位,感觉他神出鬼没,像没有声音的魂。有一排架子卖一些本子,和一些网红书店比不算贵,二十几块左右,还很别致。他们自己也有做笔记本,很简约像一本书一样,打开都是白色的书页,让你有一种不是在记录而是要撰写的恍惚。
我开始喜欢这家店,像是藏匿在城市里的另一个世界一般。就像是一不小心推开了九又四分之三车站。
出门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吃了顿早餐,骑车去了《孤独星球》上提到的周日文庙二手书市集,在那里我觉得我好像不是在上海,而是在1200公里以外的北京城……
篇幅太长我怕你看着累得慌,不然咱明天讲?
晚安,早安。
你的城市有没有24小时书店。
2017-07-31
丁酉鸡年
星期一
闰六月初九日
丁未月 己未日
30~35℃
有雨y
图by|陆拾八
转载| 来聊
转发 |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