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深度思考?
看其字面意思,也就是:深、思量考察。
思量考察要求的是你的所想符合逻辑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思考也需要规则,当然你也可以对这套逻辑规则来思考,以规则来规则规则。
深,要求的是你的思考走的距离,要我们看问题不浮于表面,不陷于小聪明,即所谓的“浮灵”。那么我们在面对事情面对问题时就要对事情进行反思、总结、挖掘原因,追寻问题的本质,所谓的入木三分吧。
说到这,大家可能不耐烦了,其实我也不耐烦,因为这不就相当于啥都没说嘛,这些谁又不知道呢?但是这些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才有挖掘的乐趣,我今天就只想就其中的一个点来展开来说。思考模型:分形几何在思考中的运用。
深度思考,关键在深,那怎样才能深,并且深得远呢?我想起了分形几何。分形几何的典型例子就是三角形的分形,树枝的线段的分形。也就是有一个原始的基数,比如一个长度为1的线段,从一端分叉成二个长度为1/2的线段,然后自相似地再各自按照1/2的比例分叉,经过无数步之后,就像一棵大树的主干长成了有着密密麻麻小树枝的参天大树。如果把我们的思考借助这个分形模型的话,也能走得很深很丰富。那么我们就来思考一下这个分形模型有什么的特点值得借鉴。
最明显最值得学习的特点有以下三点。第一,有明确的算法,称为逻辑也行,就是讲规则。第二,规则极其简单,一分为二,长度减半。第三,不断地迭代。这让我想起了生物学中的病毒,为何病毒那么牛逼,因为它超级简单,还不停地复制,俗话说“简单得跟个一一样”,无敌了。我们做事也是一样的道理,原则一定要精简,用“奥卡姆剃刀”把做事的规则不断地修剪,只留下不得不留下而且无法替代的原则,对规则进行深度思考,精简优化。我们现在在讨论思考的问题,那么我们对思考的方法也要精简,让思考工具变得非常好用,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走得深。
我常用的方法是面对一个问题,脑子里先出现两个w,也就是what和why。遇见任何问题,要问:这是什么鬼?为什么是这样?然后进入下一层级的问题,再继续问2w,不断迭代。这就从问题的一个点,衍生出很多个点,我们要对每个点进行记录,选择自己容易进展并进展得下去的点继续深入,直到自己的极限。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每次迭代的有效性,不能让回答和问题来回绕圈,变成自圆其说了,这是很具有自我欺骗性的无效思考。
分形几何的迭代无限的,但是其面积等总量却是有上限的,也就是极限。对于思考我们也要注意这一特点。在最开始思考的几步能快速而有效地帮我我们把握问题并找出有效对策,暂且称之为实际层面的步数。但是思考的层级超过一定的次数,就进入到学术的层面了,如果你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在这一层面会感到很有意思,但是这一层级的进展会困难得多,可能还需要查阅资料来推进,但过了这一层级可能就触碰到人类文明的边缘线了,再能推进的话,我只想跟你交个朋友……这个过程是速率递减的,投入产出比是在衰减的,何时停止呢?看你个人的要求了,对于事情来说进展完现实层面触碰到学术层面就很厉害了,毕竟现实要求我们要去运用,什么理论运用得越好回报也越多。如果你是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愿意探索,那就来挑战自己的极限吧,人生有这样的体验也很珍贵。
这个模型的缺点在哪呢?如何防止其缺陷。就是人的大脑结构性没有那么地强,注意力也有限,我们每次只能思考一两个点,尤其是随着思考的深入会越来越细微,如果你选择思考的方向是个本就有限的走不通的死胡同,耗费精力不说,可能会吧值得注意思考的地方忽视了。刚刚我提到在思考中要记录,这时记录就有价值了。通过记录,我们可以快速地回溯,迅速地切换思考的维度,在另一个维度上挖掘深入。这在商业领域很有帮助,多一个维度的思考,可能就是新的商机,新的增长点。因为一种纬度的增长会有其生命周期,在进入其衰退期之前,在第一曲线上寻找可增长点,然后进入“第二曲线”式的增长。
有简洁的思考规则,然后不断地深入,并且记录自己的思想,在深入不下去的时候看看自己思考的过程,找到自己思考过程的缺陷和被忽视的点,再继续挖掘。在这个过程中,相信我,你会很耗能……哈哈,但也会体验到思考的乐趣和成就感,会认识到自己思维的特点,自己关注点在哪些领域,自己的盲点在哪,有哪些思想被自己参悟……总之,好处多多,反正脑细胞那么多,不烧烧多浪费啊……嗯,我今天的脑能量烧的差不多了,就此结束吧,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