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管教的勇气》
书中观点:父母打孩子,不是教育而是报复,是为了给自己的愤怒找一个正当理由(樊老师说"是你把我气成这样的")
现实案例:想想自己也曾经打过孩子,回想那一刻的情绪和自己边打边教育孩子的语言,的确是因为自己生气了在发气,打了孩子又为自己找理由,把责任退到孩子身上。现在大儿子一看到我很严肃,本来嘻嘻哈哈的脸马上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垮下去了;曾经有段时间,我要是不经意的接近他的身体,他都会忽然抽一下,很害怕的样子。
有时候一边埋怨孩子胆怯,不够勇敢,一边又在用威权压制孩子,也不想想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
二、《正面管教》
书中观点:对于过度寻求关注的孩子可以尝试给孩子一些确定的任务,经常拥抱她,创造一些特别时光。
从我结束考试以后多米就特别粘我,甚至是我洗澡她都要待在浴室看着我。我觉得很抱歉一年的忽略让她如此没有安全感,所以我想有一个我们两个人的亲子时光,每周我会抽两天自己一个人接送她上幼儿园,我们把从家到公交车站的路当成森林假装一起去冒险,多米对此乐此不疲,现在真的好多了,我在忙的时候,她可以自己去看书,玩玩具,等我忙完再陪她。
三、《不吼不叫》
书中观点:“迁怒于人”这部分提到父母也许会因为自己经历的不愉快而会迁怒于孩子,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人人都会愤怒,但了解你的愤怒,谁真正惹你生气,以及选择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能够帮助你停止吼叫。”
案例:虽然这本书是亲子的,但是这本书也给我和我家准爸爸的相处模式带来很好的改变。就比如昨天晚上回公婆家吃饭,我已经吃撑了,吃得很不舒服,但是公婆一直让我多吃,还老说有的孕妈妈4个月体重就长20斤。我就拿出营养门诊大夫给的参考建议来说,结果他们根本听不进去!晚上回自己家就半夜了,把吃的又反出来,一边难受一边哭。回想最近几次回去吃饭,每次都会是这种结果。按照以前我的性格,我会对我家准爸爸大吼大叫,迁怒于他,直到我嗓子干为止,但是我发现在我吼叫的时候,他根本听不进去,丝毫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让我多吃也不能怪他,昨晚我就换了方式,不吼不叫慢慢说!给他讲了最近几次都是相同情况,并不是我不多吃,因为我胃实在承认不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也达到了我的预期。
有话慢慢说,不吼不叫,和孩子、和另一半都需要,家庭会越来越和谐,感情也会越来越好。
四、《心流》
书中观点:心流,快乐的源泉。是一个人完全沉寂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是行知合一,尽情投入忘我的的境界。一个人若能充分控制意识,尽可能创造心流体验,生活品质势必会提高。
案例:前几天的工作中遇到了比较棘手的问题,一个订单的产品要求喷涂一种特殊的油漆,由于喷漆的师傅从来没见过这种油漆,于是我们联系了生产厂家确定喷漆工艺,结果人家只提供了说明书,不愿意派技术人员过来,我们不得不自己实验,这个过程并不简单,甚至有点糟糕,前几次都失败了,后来接近于成功,可有一个问题很难达到,那就是喷漆的环境湿度要保持在65% 要不然油漆不固化,附着力减退,几十万的设备我们没有,而工厂的环境根本不具备! 怎么办?苦思冥想之际意外看到我们农村用来喷农药的喷雾器,这可是大面积加湿神器了,想到就做,于是我们接着做了实验,效果不错,附着力进一步提升,达到产品要求,哈哈哈,成功!客户看到样品后非常满意
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几个人全身心的投入,上班下班都在研究,讨论,实验,一步一步利用现有的条件攻克,四天时间一晃而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心很累,陷入其中却也莫名的兴奋。现在想想这就是心流所致吧!
五、《能力陷阱》
书中观点: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将使我们一直只会擅长那些事。
案例:我从毕业到现在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从事了记者和比较长一段时间的办公室文字工作。一开始从机关单位离职,进入私企工作,首先进入的还是行政岗位。这就让我对自己能做什么,产生了一个思维定位,认为自己只擅长做行政类文字类的工作。但又心有不甘,觉得自己应该尝试更高的发展。有一次,公司总经理找我谈话,问我是否愿意担任项目经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岗位,于是就问什么是项目经理。最后得知项目经理既需要对产品熟悉,也要外接各种资源。这个定义直接把我打怕了,刚到南宁,我人都没认识几个,更别提资源了。于是我又缩回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公司有一个独立的项目需要我负责,而这个项目就是从我行政所管辖的范围进行延伸。于是我就从一个公司的行政慢慢的变成了项目负责人。也正是通过了这个项目,我学习了很多关于经营和管理的哲学,开始进入拓展舒适区的学习和成长之路。
直到现在,回过头来看14和15年之前的自己,我非常庆幸自己没有一直待在那个舒适但又纠结的区域。其实直到现在,我身边还常常有人提到天赋或者做自己擅长的事这样的一个观点。我不知道这些朋友是不是真正的找到了自己的天赋,而我所认知到的,对于天赋的寻找,是一个从加法到减法的过程。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是指引我们真正找到天赋的不二门
六、《正面管教》
书中观点:和善而坚定;纠正前先连接情感,运用同理心的力量。
案例:昨天与孩子的相处中发生了很多事。孩子在约定的时间较劲不还妈妈手机想继续听故事,最近基本都在拖延约定的事情,妈妈平静,坚定的语气,先说对不起,我也知道你很想听好多好多的故事,只是刚才我们约好了到点要归还手机,妈妈要工作用,不然妈妈的工作也会拖延。说完沉默十秒,最后我拿走了手机,孩子冲这我叫,我懒得理,自讨没趣搭积木去了。
进地铁站,五岁半的女儿撒娇:妈妈,我好累,想你抱抱!我也半撒娇到:哎呦,出来走了半天,很开心,妈妈也好累呢,我在想,要是有个能抱抱我的女儿多好,说完看着她!原来牵手状态转为依偎状态,刚好到了扶梯位置:有扶梯多方便,站着也可以享受不动脚的幸福。说完我俩笑了。
回来洗澡睡觉顺利躺下,遇到中间可能出现磨蹭的点也挺过,并对明早起来后的事情达成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