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亮摄影 王溪文
归类——
任何艺术门类,都不如摄影热闹。
作为舶来品,中国摄影的归类,就预示了七零八落的未来:从技术、内容、功能、材料……道与术,摄影圈从来不缺包根问底,质疑探讨……
2013年,一位摄影评论家到家中做客,看到黄晓亮的作品,义愤填膺:“这绝对!不是摄影!”仿佛在橱柜的刀具分类中,发现了一把刮胡刀:惊讶、诧异。
的确,抱着“古老的自我尊严”,沉浸在长期的专业摄影选题里;在强调功能性,对“记录”“纪实”更感兴趣的学者眼里,在传统的新闻摄影军规里,黄晓亮的摄影不是“摄影”。
情感——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经讲述过一个故事:一个洞穴,囚犯从小出生于此,眼前只能看到空旷的墙壁。微弱的火光中,物体投射在墙壁上。这些影子,囚犯会认为是在墙壁上真实发生,影子是他看到的唯一现实,整面墙即是真实的世界。
晓亮在墙壁上创造的幻象,他的观察、界定与“抓住”的情绪,让观者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消失的经验,得以再生。情感的视觉体验与摄影体验不能苟同。
面对晓亮的黑白世界,偶尔会陷入一丝空虚之中。无疑,这种空虚是极其吸引人的、充满魔力的。那些表象、符号、气氛,仿佛让你置身河岸边,去回望过往,回望那永不可能再踏人、曾经的彼岸。
无需客观,也绝非偶然。
转自中国摄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