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阅读史
滑县大寨乡第一初级中学 高元节
我个人的阅读量并不是太大,从大学毕业后就很少系统的专注的去读书了,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不管是从教学上,管理上,沟通上,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上等等各方面都很欠缺,所以慢慢的又开始了自己的阅读,从专业类书籍到文学名著,再到班主任工作,育人心得,情感哲理,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等等,我都会去阅读,虽然既没有量的积累,又缺乏质的提升。但是我会慢慢的一步步改变,一步步成长。
每次拿到一本书,总是在阅读别人的历史中唏嘘慨叹自己读之甚少,且多是休闲性阅读和任务性阅读,这中间虽然也掺杂着专业书籍的阅读,但因为个人的懒惰,理解的浅显,仅仅是凭感觉在读,绝对没有深度解读,也不晓得深度解读要读到什么程度。 为了给自己一点信心,也这样默默说:只要起步,就不会晚。于是,翻卷曾经的记忆,谛听真实的声音,写下来,面对自己,这是一个起点。 小时候所谓的阅读,就是上课的课本吧,每天早读就哇啦哇啦的读书。 小学五年级拥有了我买的第一本书《小学生作文选》,薄薄的,如获至宝,读了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能把那些用于写作,得到了老师的夸奖。曾经的那所乡村小学教师除了教给我们读课文和大量做题,似乎没有人启迪去读书,加之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依然是如此的浅薄。后来上了初中,读了很多关于《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一些故事书。高中的时候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笔》、《老人与海》,上大学后读了《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读了教育类书籍,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还有一些报刊杂志等。
读了大量的《读者文摘》,那时候找机会进学校图书馆,可以借阅一年的合订本,孜孜不倦地读了有三四年的内容。有了图书馆,可以按时去读书,但是也没把读书当成主要事项,除了完成学业,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了解一些世界名著,借阅过得图书印象深的是《边城》,《围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当时老师讲了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读后被湘西人们的那种美好的人性所打动,从此边城也成了我的一个梦,梦想着自己来到了凤凰古城,走进了苗寨,聆听了很多的边城轶事。期间还读了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基督山伯爵》《茶花女》《约翰克里斯多夫》《大卫科波菲尔》《傲慢与偏见》《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忏悔录》《悲惨世界》《红楼梦》…… 《简爱》对我的影响很大,至今作为床头书,时常翻阅。简爱的独立与自尊已经作为一种女性的做人标杆,陪伴着我成长。
2009年参加工作后,一度想全力以赴搞好教育教学,可是无论怎么努力总是跟自己的目标有偏差,于是重新有规划,有选择的阅读,刚参加工作,遇到各种难题和疑惑,我读了《不抱怨的世界》,后来做了班主任,就读了《班主任工作漫谈》、《如何做一名好班主任》、《给教师的建议、《教师的教育反思》等,怀孕后开始读一些育儿丛书,很浅显的阅读甚至没有记住那些书的名字。但是随着儿子的出生,开始给儿子读儿歌,讲故事,把《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系统读了,还反复听了《倪萍姐姐讲故事》《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的诵读,和女儿一起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这也是对自己童年未读过儿童读物的一种弥补吧。其次还借阅重读了《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依然属于感性的阅读,读着的时候很感动,似乎仅止于此。
法大寨乡成立了教师读书会后,阅读变得有滋有味起来。有对《道德经》的拜读,有对文学类的精读,有对专业书籍的研读,有对心理学书籍的涉读……《我的教育理想》,《幸福地做教师》《教书关键在育人》《名人传》《尊重 用敬畏之心面对世界》《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基督山伯爵》等等,我根据个人喜好还读了《朗读者系列丛书》《中国诗词大会》《名人访谈录》《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毕淑敏散文集》等等。
后来,我担任了学校的信息宣传工作,学校的大事小情都要编辑文稿,出活动简报,至今已有一百多篇,出了两期报刊,九期校报,每学期都会制作展板,还有个人写作有杂记,随想,读书心得,培训心得,其中《走在生本的幸福路上》《阅读是最好的补课》《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跑——奔跑——》《真善美永不落伍》《成功不如成长》等有二十余篇文稿在“滑州杏坛”上刊发!
最近几年,购买的书越来越多,知道的书越来越多,翻开的书越来越多——然而认真完整阅读的书却越来越少,在日常的生活中,时常见面的书就更少了。我想这与我对阅读的认知有极大的关系吧。我以为丹麦哲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的“主观真理论”特别深得我心,即寻找一种可以让我们个人为之生为之死的真理,我们也可以将这样的真理叫做个人的信仰。
那么阅读对我意味着什么呢?阅读不是对知识的探寻、不是对形式与风格的审美需要、更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世俗世界的强人,这些都是不是,相反,阅读对我来说,是一种寻找、领悟与印证,是寻找我的生命在世界中的存在关系,领域和印证生命本身到底意味着什么?生命应该如何存在?归结为一点,那就是通过阅读这样的一种方式来思索生命的意义。当然,我也知道,探寻生命意义的方式有很多种,阅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好像我去阅读许多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对外来说,就是这些作者的生命思索,他们用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因此,我常常以为自己是一个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人。为什么博尔赫斯可以看到三个维度的惠特曼呢?为什么几千年来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柏拉图?——我想这就是生命精神的一种呼应,这种呼应需要精神上的高度吻合,需要阅读者切实的回到生命的本初,想一想,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相信:阅读的路上不会孤单,一个人走的快,但是一群人走的更远,寻找到一个成长共同体,一路上有你的陪伴,一定会慢慢的成长起来,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也许无声无息,也许没有成功,但是这个过程,见证了我一直在幸福的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