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卷首扉页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版画作品之一。清光绪二十五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敦煌石窟中发现,骗掠回英国。此卷现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着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
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
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不是说一切相都不存在,而是说一切相都有,但是当我们看清相的本质的时候,心不会受其影响而波动。
之所以发生影响和波动,是因为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觉得那些人、事、物、环境状况种种对自己太重要了,和自己的利害、得失有关,所以认为是真实相。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
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诸佛菩萨的看法是这样的,它像闪电,它像露水,它不是真的,存在的时间很短。
我们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不过几十年而已,寿命长的,七、八十岁就算是寿命长的,四、五十岁过世的很多,真的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这样看就正确,就对了。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诸法的实相, 不可以用文字语言来描述。
佛陀为了引导众生能够最终离苦得乐、到达彼岸。不得不随顺世间言辞习惯, 不说而说, 所以《金刚经》里面讲:“说法者, 无法可说!”, 所有一切讲出的法并不是法本身,都是为了让我们更方便理解法的本质。
用刷碗的例子来比喻,如果把一个油污的碗比作我们众生的心,那么佛所说的法就是洗洁精和水。
只有用洗洁精和水才能把碗洗彻底洗干净,但是一个沾满了洗洁精的碗绝对不能算一个干净的碗。
所以还要把洗洁精也冲干净,把水也晾干,然后才能算一个真正干净的碗。
同样我们当通达了某个法的真正意趣之后,不可以对这个法太执着,该舍的时候就要舍弃掉。
然而, 如果我们还没有真正通达的时候, 是不是可以随便舍弃这个法的。
《金刚经》里面同样还有一句“知我说法如伐喻者”, 就是说, 佛所说的这个法呢, 就像一个小船, 如果你过了河呢, 就要果断地把船舍弃掉, 不然带着船怎么继续前进的行程。
可是如果你还没过去这个河, 就把这个船给舍弃掉了, 这河可怎么过呀?
傅山《金刚经》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执着在法的虚相的概念上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
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
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佛法”即是佛所说的一切教法。这句经文的关键在于第二句话“即非佛法”。
佛陀教导我们,要看破世间万物,不要去执着。所谓佛法也是教导我们如何去看破、放下世间万物的方法。
《金刚经》的根本思想,就是让我们去掉一切牵挂,放下一切烦恼,达到心灵的绝对清净安宁,得大解脱。
所以最后,我们也不能执着于佛法带来的种种不可思议。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无任何执着的升起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把心念停留在色、声、香味、触法上。
真正的修行,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 坦坦然,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6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
众生相、寿者相,
即非菩萨。
如果菩萨在心中还有对自我的执着、对他人的执着、对众生的执着、对生死的执着,那他就不是菩萨了。
7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
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9
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
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馈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10
如来者,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故名如来。
众生本具的如来本性,不停驻于任何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离一切分别妄念,即是如来清净本
8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9
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
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馈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10
如来者,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故名如来。
众生本具的如来本性,不停驻于任何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离一切分别妄念,即是如来清净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