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开微信订阅号,看到很多推送的文章。现在的传媒或者宣传的手段,都是尽可能地去占据人们的碎片时间。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发自内心地愿意学习更多东西。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既要求我们掌握自身领域的知识,跟得上专业领域发展的脚步,研究更加深入、不断跟随去迭代更新。又要求我们了解与工作生活相关的新思维,知识结构等变化。
于是这让大多数的人,更愿意多获得学习机会,拓展学习渠道,让自己切实参与进去,在浪潮里不断翻滚锤炼,好像只有这样才会让人活得更安心一些。
有那么一阵子,我对关注微信公众账号的事儿乐此不疲。添加的原因也大多是看到公众账号有前卫的思路、前沿的信息,或者一些高品味的、一些精华。我很在意好友发出的朋友圈,尤其是一些我崇拜的领袖,师长的朋友圈。一旦他们转了好的内容,在点赞同时也必会看看该账号历史文章。判断该公众号的更新频率,风格是否喜欢,专业度。一旦觉得可取,便逐一关注。关注时,自己也会获得莫大满足,觉得自己定会去阅读,仿佛添加了这些账号就拥有了这方面最前沿的信息一样。
起初我很追捧老罗的“逻辑思维”。每天早上醒来,刷牙洗脸的空儿,听听老罗的声音,他的想法,他推荐的新书。
随着时间推移,令人不太爽的情况出现了:不知道是自己懒,时间不足、水平有限、或本心对那书并不真的感兴趣,也或者和“大多数人”一样,很难克服自身浮躁,没办法专注沉下心去学习。虽然很听他的话,认真地把他推送的书籍买回来。却没能去看。一本接一本买回来,签好购书日期落款,加盖藏书章,然后摆上书架。然后、就再没然后了。
也不知道什么开始,几天没能看订阅公众号。那些文章便是一篇篇地摞起来,每天众多持续地推送,被标记未读的越来越多。仿佛一个个的小土包,变成一座座小山,后来就成了几座大山。
这让我一度自责、纠结,怪自己懒惰,不勤恳,没能把文章读完。也时常在各式各样工作完成后的夜里十一、二点躺在被子里,读那些没有看完的文章,犹如一个负债的人,拿着债主的还账小本,挨个上门去补。虽然尽心去做,然而收获却还是很有限。每天早上睁开眼,会感受到昨天有很多文章还没看,早上又来了新的一波。这种心情像极了读初中时遭遇自己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数理化科目。稍微楞个神儿的工夫儿,旧作业还没写,老师又留了新的作业。处于持续地补作业之中……后来干脆也补不完,无论如何也学不会了,就这样慢慢成了心病。
彷徨之余,我也曾与几位好友切磋。得到的答案也大抵如此。时至今日,虽然内心宽解不少,也忍痛割爱般地挑了重点学习。但在学习节奏和频率上的掌握,依然会感到有点力不从心,感怀时间的荒废。这大概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吧。
处于飞速发展社会中的我们,时常感到惶恐,害怕自己落后。而纷繁的学习途径和新鲜的内容,会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但烦恼也会随之而来,那就是:选择太多,加之它们以这样迅速而便捷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已经足够让人们眼花缭乱,和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