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半下午的工夫,去看了下梅花馆。
几年前,记不得是那一年,我曾经去看过一回。那次梅花馆大门是敞开的,自然进到里面看了看,右侧有个步梯可上到二楼。还记得当时正好有一对年轻的情侣,几乎与我同时走进屋门,先后上到二楼。二楼一角有些塌坏,阳光斜照,一片安静,往事尘封,岁月沉睡。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印象。当时拍的照片贮存在坏了的手机里,现在无法看到。
这次又前来,大门紧闭。门楼廊下晾挂着衣裳,可能是租户,仅透过门缝拍到院内一角那个楼梯的照片。
注意看了下门前脚地上竖立的文保碑。
在这之前,已知道这座建筑曾是张友仁的故居。张友仁这个人是在今年4月参观黄氏书室时了解到的,是惠州“十二位文化名人”之一。
梅花馆位于惠城区金带街5巷7号,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是近代方志学家、知名爱国民主人士张友仁的祖居。原称“有梅花馆”,为区分中山公园内的梅花馆,特在前面加了“有”字,中山公园梅花馆拆除后,此处方才改称为“梅花馆”。
据说,原先梅花馆前面曾是个大花园,花园里栽有两棵梅树,两边还建有金鱼池,因此得名梅花馆。
然而,据《惠州文物志》记载,梅花馆因门前有一通刻有梅花的石碑而得名。
我想,总之跟“梅花”有关,或许主人以梅自品来命名也有可能。
梅花馆坐南朝北,为二进两层院式砖木结构建筑,进深20.7米,面阔24.7米,通高8.7米,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
这座楼的特别之处,不仅因为是张友仁的故居,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意义,它曾是“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办公旧址。
据了解,抗日战争期间,张友仁积极投身抗日,帮助惠宝抗日总队筹款。1939年春,“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由惠阳淡水迁至惠州,张友仁将梅花馆提供给“东团”办公与住宿。当国民党当局迫害“东团”时,张友仁不惧恐吓,积极营救副团长刘萱等人,助其脱险,为抗战革命作出了贡献。梅花馆见证了张友仁投身地方建设、济世救国的身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见证。
2015年被公布为广东省级文保单位。
张友仁(1876-1974),惠州知名文化人士、爱国人士,曾用名张夏、胜初,惠城区桥西人。毕业于两广简易师范馆,曾任中小学教员、校长,海丰、龙溪两县县长,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是广东省第二届人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09年参加同盟会,联络会党,协助革命军攻占博罗和惠州。积极抗日,帮助惠宝人民游击队筹款,支持和保护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1944年参加东纵召开的国事座谈会,领衔发表反蒋通电。
主政海丰、龙溪时,廉政爱民,大办新学,建中小学百余间。关心民生,热衷修路,主持兴建了广东首条公路惠(州)平(山)公路等。
张友仁学识渊博,文史皆精,尤其注重乡邦文化建设,曾收集一批珍贵的惠州古碑刻,倡建惠州私立丰湖图书馆。编著《博罗县志》《惠阳县志》《惠州西湖志》共约155万字,体例科学,资料丰富。深入惠州各地调查访问,撰写《辛亥革命在东江》《三洲田起义》《惠阳抗日八年》《罗浮山名胜古迹调查》等文。遗著有《茘园诗存》《扶藜集》《春秋今释》《丰湖文献录》《张友仁晚年诗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