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主义(Eclecticism)是种哲学术语,源于希腊文,意为"选择的","有选择能力的"。后来,人们用这一术语来表示那些既认同某一学派的学说,又接受其他学派的某些观点,表现出折中主义特点的观点。有人认为,折中主义是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混合起来,建立一种超乎两者之上的哲学体系。也许吧,纯粹和彻底本就艰难。
装修是件很累的事,事无巨细,一桩桩一件件,都必须自己去安排和实践。是一件“有得玩儿”,同时也“很好玩儿”的事儿。开始有很多计划和设想,最主要的是关于配色和环保,选定色系,选定品牌,然后一步步走下去——但,好像根本不可能。
喜欢胡桃色地板,但考虑到楼层采光问题必须放弃,然另选别色又总觉不妥,人总是会不自觉的喜欢类似的东西吧。于是一遍遍的逛建材市场,在价格选择相对宽松的情况下,依然每次都会不经意选到类似的颜色。于是最后选了较浅的胡桃色。
接下来,门的颜色也要随着地板的颜色发生变化,也跟着变浅成了原木色。家具虽然没有变,依然是慕尼黑橡木色,但其实搭配进去一看,已经基本不是最初的设计了。
其实最初发现胡桃色地板太深时,也想过直接换成原木色,门也是原木色,家具则变为调色胡桃。但当时想象着总觉得变化有些大,头脑中咖色的画面瞬时变成米色,总觉得不太能接受,于是放弃。
所以现在的结果是咖色加米色——由两个色系的二选一,生生变成了两个相近色系搭配。把几块儿建材的板子放在一起看了又看,觉得真是很有趣——和任何一张网络上的效果图都不一样——但,感觉还好就是了 。
想全部选择欧标的产品,地板、墙面漆、壁纸、家具、板材、门等等,至少是直接接触的部分。但作为一个上班族,就无论如何都很难阻止装修师傅在墙上刷界面剂,也完全不能在不满意的情况下让他们去除干净。
还有瓷砖,即使全部使用一线品牌瓷砖,也绝没本事改变瓷砖的烧制配方,无法做到对身体全无影响。再说水泥,任何装修都绝不可能不用水泥,但大家也都知道,水泥的成分是什么。所以,顶好的就是控制能控制的部分,随遇而安。
人生大约和装修差不多,是一件“有得玩儿”,同时也“很好玩儿”的事儿。遇到的事情,好像也都和装修差不多,尤其是那几件重要的,好像都有着以上趋势。当然对象要排除能花上超大价钱又特别坚定的人,还有,一直都不和你讲实际经历的人。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几件算是大事吧。
头一件是遇到天时地利。大部分的人,总会希望遇到的。中个奖,刚好赶上飞机升舱,诸如此类。但,希望就能够遇到吗?我们过生日时都点个蜡烛,许个愿,“希望自己考好大学,希望自己变漂亮,希望亲人永远健康,希望世界和平……”终究是喜忧参半的吧,于是安慰自己,“得到是惊喜,得不到的话也没什么”。
还有人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何况哪有几个自己不养马的伯乐呢?如果真觉得自己是千里马,就只好先独自跑跑等等了,但后来多半就有些累了,觉得兴许伯乐是遇不到了,但很快又会明白,能遇到钟子期就足够欢喜了。“知遇之恩”这种恩,不是想报就有机会报的。
婚姻。很多时候,“城里”和“城外”的人通通把顺心或不顺心归结给这座城,但是,这座城难道不是自己选择进或不进的吗?这座城里的一切都属于心甘情愿,同时大部分情况下,这座城又既非理想的城堡,也并非使人退避三舍的寒窑——何况,如果心甘,焉知后者不会是个好去处。物质和精神,身体和心灵,时间和个人生活的“节奏”,社会的某种进步和无法控制的思想残留,或者,都不是可以简单评价或是感叹的。
成功。每个人想要的成功都不同,理想也都不同,标准大约可以定义为,想象着自己要离开人世时,有没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又失去了自己不想失去的,到底,会不会后悔。如果答案的一大半是肯定的,或者就会很舒服很坦然吧。
“折中”要怎样定义呢?不是妥协,而是,感性和理智的结合,是尽全力之后的随遇而安,带着点儿伺机而动的小心情,有点儿纠结,却又能发自内心的感觉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