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童年里的除夕日……
一大早,父亲就开始按照几天前列出的菜单开始准备年夜饭了。父亲的双手,一会儿在冷水里洗菜,一会又在热锅上炖肉,反正那双手总是红通通的。我们不用帮忙干厨房里的活,只需看着煤球炉里的火苗乎乎上窜的炉火,听着高压锅压阀茲茲乱叫的声响,闻着从厨房往外涌的浓浓的油香,记着在吃年夜饭前把澡洗好就行。
大年夜,吃一顿“团圆饭”是除夕日最最重要的活动。鸡鸭鱼肉,一样不少,还在加上平日里不太做的腊肉香肠呀,蛋饺呀,火锅呀……阖家围坐,推杯换盏,共品丰盛的年菜。发表祝福的感慨。吃火锅,来年红红火火;吃年糕,期盼生活美满;吃鱼,喻示着年年有余,……都是好寓意好兆头。
在儿时的除夕夜里,我最怕的就是守岁,要熬到12点太难了。就连苏轼也说“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家人围着炉火团团而坐,说说笑笑,可越暖和就越犯困。自从有了春晚,熬夜就不成问题了。吃完年夜饭,就赶紧洗锅刷碗,收拾得妥妥当当的,一家人围坐着电视机前,开始吃着糖果瓜子花生就看起春晚来。不知是自己的年幼好奇,还是精神生活的匮乏,当时的看春晚的激动和兴奋,专注与投入,至今想起还意犹未尽,心里暧洋洋脸上热烘烘。现在每年的央视春晚还是让人惦记,只可惜这种感觉再也找不到了
在零点钟声即将响起的时,我们就跟着老爸身后跑到门口放鞭炮。眯着眼看到满眼烟花四起,捂着耳朵听着爆竹炸响,屏住呼吸怕被烟味呛着,又是急又是怕,又是惊又是喜,又想往前凑着看,又害怕得直往后退,推推搡搡,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其实,这放鞭炮的环节,也是中国的浓浓的传统年味,“爆竹声声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嘛!兴许辞旧岁的爆竹声声,是真会回到我们的年里边,听说禁了多年的鞭炮真的要解禁了。好事呀,文明理性对待传统文化,也是每个中国人最好的爱国行为,不是吗?
该说说压岁钱了:自我记事起,就惦记着大年三十的红包。小时候的红包还真是用妈妈小小心心用红纸折出了的。在年夜饭的饭桌上,爸妈都给我们发压岁的红包,老爸的那份是大头,老妈的那份是小头,我们姐妹几个还真是把红包压在自己的枕头底下入睡,时不时还掀起枕头看看。也不知掀了几次枕头之后,竟然睡着了……尽管过些天爸妈会找出各种理由收回我们的压岁钱,我们又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都还是痛痛快快交给了爸妈,但枕着压岁钱入睡神秘和幸福感,永远难忘……
都说春节是一种团圆,有了亲人的陪伴,才有你在外坚强的理由。都说春节是一种味道,有了爸妈做的饭菜,才有了浓浓的思念味道。
今晚又是除夕夜,只有我陪在年迈的父母身边:
父亲一早也在厨房里忙碌着:蒸扣肉,蒸踢膀,蒸腊肉香肠,可不一会儿就说累了要躺一会儿。至于母亲,厨房里的活儿,那是一点也干不了了,可她还是想在里面转转搭把手,我知道她是强忍着的,她实在是站不住了……
妹夫做了一大桌菜,老爸老妈胃口还不错,直夸妹夫的海鲜做的好吃,我们还都喝了点酒。
酒微醺,人未醉,南粤的春节,也不寒冷。呆在年迈的父母身边,陪着老爸老妈守岁,没有看完春晚的节目,没有燃放爆竹的声响,也没有倒计时的欢腾,我的心,或许因爸妈微微的鼾声,也是异乎寻常的淡定……
只因时光在,即使是余晖……
如果说白月光,是我想拥有的人和事;那么父母,就是我永生的朱砂痣……
——21.2.11除夕夜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