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打开你的双手仔细观察,往往你会发现,它们虽然都是你的手,很相似,但是有可能长短不同,纹路不同。
动动你的左右手,可能差别就更大了,通常,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较为有优势的手。大多数人会是右利手,右手能干的事情很多,比如日常的写字、吃饭、开门、打扫、缝衣等等,不一而举。
如果你碰巧是个左利手,就会很痛苦。因为,这个世界,几乎所有的工具类物品都是为右利手设计的。比如,你吃饭可能和别人碰胳膊,写字总有老师想矫正你,钢笔总是蹭你一手黑,开车时别提多别扭,学校的阶梯教室桌板都是右手的。为了得到接纳,你不得不改变,但你发现,强迫了你的手,却强迫不了你的脑,因为不同的脑半球主宰着不同手的行为。
如何正确对待左右手?有人说,左手右手都是手,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也有人说,左手右手有不同,要发挥优势手,利益最大化。
听起来,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如果我们抽丝剥茧,深究下去呢?
比如,这样一个问题:当面临一个绝境,你不得不舍弃掉其中一只手时,你是舍掉左手还是舍掉右手?往往你会发现,角度不同,面临真正的问题时,会做出完全不同的抉择,这桩公案还真不好判。
从个人到社会,我们每天都会耳闻目睹或亲身体验很多事情。每个人都希望被得到公正的对待,但是,当遇到对错或者取舍判断时,什么是公正,公正的判断怎么达到,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千百年来,这都是一个没有完美答案的话题。
所幸有众多学者前仆后继,对这一命题进行探究。比如迈克尔.桑德尔,在其著作《公正》里,他指出,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关于公正的争论,你就会发现那些论证都围绕着三种观念展开:利益最大化、尊重自由和促进德性。
对前两个观念,我不想做太多评论。我只想在这里延展一下道德在面临亲情取舍问题时的思考。
我想到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灰姑娘》的继母
《格林童话》里有一个小姑娘,她纯洁又善良,可是,不幸的是,她的母亲生重病去世了。她的父亲在花园葬下了母亲,小姑娘每天都去坟上哭。后来,父亲又娶了个妻子,也就是小姑娘的继母。继母还带着两个自己的女儿,她外表很美丽,心地却很丑陋又邪恶。她讨厌这个小姑娘,脱掉她的漂亮外衣,给她换上破衣裳,把她赶到厨房,逼她不停干苦活,她每天睡在炉旁的灰烬里,又脏又难看,于是,她们就叫她灰姑娘。
看到这里,你一定在心里对这个继母充满了憎恶。一个多么没有爱心、没有人性的母亲,她怎么能忍心虐待自己的继女,这样一个柔弱、可怜、没娘疼的小姑娘?
但是,同样是这个继母,她给自己的亲生女儿穿华丽的衣服,戴漂亮的珍珠和钻石,让灰姑娘给他们梳头,把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亲自陪同她们去参加王子的宴会。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嫁给王子,她甚至让两个女儿削足适履。她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事事为自己的孩子考虑,如果没有灰姑娘存在,谁能说,这不是一个疼爱孩子的妈妈?只不过,她只爱自己的亲生女儿,不爱继女灰姑娘。但就凭这一点,她几百年来,成为“毒妇”的范本,被人骂得狗血喷头,永世无法翻身。
设想一下,你是这样的继母,你面对一个小姑娘,她不爱你,整天愁眉苦脸,一日三次到丈夫前妻坟前哭泣,惹你心烦;她比你自己的女儿漂亮,得到丈夫更多怜爱,惹你嫉妒;她向人诉说自己的不幸,让你在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惹你恼火;她养了一群小动物,把家里搞得乱糟糟……总之,你就是无法让自己喜欢她,你见到她就一头火,结果,只要丈夫不在家,你就让她变成了小女仆,这样,你才能平息自己的焦虑、烦躁和各种羡慕嫉妒恨。
于是,有人骂你“天下最毒母亲”,这样的骂名,你觉得公平吗?
你一定会觉得委屈,你会为自己辩解,你会说,天下所有的母亲,谁不是更偏爱自己的亲生女儿,难道这有错吗?我也很温柔,我为孩子们操碎了心,我怎么就不是好妈妈了?
但是,公众并不理解。母亲爱自己的孩子,理所应当,没什么好表功的。不应当的是,做为重组家庭的母亲这一社会角色,不管继母内心深处有多么厌恶,都应当更为怜爱失去了母亲的灰姑娘,让灰姑娘感受到更为温暖的家,而不是嫌弃她、鄙视她,甚至虐待她。
我想,公平在这里,大概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弱者的怜爱吧。
第二个故事,《荆棘鸟》里的私生子
《荆棘鸟》是部爱情小说,主线讲的是梅吉和拉尔夫的故事。梅吉父亲帕迪一家应梅吉姑妈玛丽来信前往继承遗产。梅吉长大成人后,和当地教区神父拉尔夫相爱,遭到玛丽嫉恨。玛丽死后,留给拉尔夫神父一封新遗嘱,说把全部巨额财产献给天主教会,由拉尔夫管理支配。拉尔夫本可以将新遗嘱付之一炬,但他最后还是向自己的野心投降,公布了遗嘱,并很快升任了大主教。他告诉梅吉虽然自己很爱她,但永远也不可能和她结为夫妻。悲痛欲绝的梅吉最终在心烦意乱的状态下选择下嫁给了相貌酷似拉尔夫的剪羊毛工卢克。但两人并不相爱,卢克图财,梅吉只是找了个替代品。卢克为了挣钱,不与梅吉见面,甚至在她生女儿时,也不回家。此时,拉尔夫来到梅吉身边,他对梅吉的感情始终不渝,这剪不断的情感时时让他感到痛苦,他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两人一起渡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梅吉怀上了拉尔夫的孩子,离开卢克,与母亲住在一起。她生下拉尔夫的孩子,取名戴恩。梅吉的母亲菲一眼就看出戴恩是拉尔夫的孩子,她很能理解女儿的做法,并且向梅吉坦言她自己当年也爱过一个人,还与他生下了大儿子弗兰克。事情发生后,她被高贵的家族驱逐出去,才嫁给梅吉的父亲帕迪。
菲和梅吉这一对母女,都在婚后生下了私生子,一个是弗兰克,一个是戴恩,她们对私生子的偏爱和热情,远超过对其他子女、甚至是丈夫的喜爱。按道理,私生子这种事情,是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丑事。可是,菲母女却因为对纯洁爱情的追求,普遍得到同情,甚至使《荆棘鸟》成为堪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媲美的杰作。
对比《格林童话》里的灰姑娘继母,同样是对自己孩子的偏爱,为什么灰姑娘继母背负了千古骂名,而菲母女却变成了爱的颂歌呢?
这里又涉及到人们内心深处的另外一个道德标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公平在这里,是真爱的高贵,是人心的考量。
第三个故事,《唐山大地震》里的“救弟弟”
著名导演冯小刚曾拍过一部《唐山大地震》的影片,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
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地动山摇,瞬间将整个城市化为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趴在震后的残骸中,声嘶力竭地呼唤自己的一对龙凤胎儿女,水泥板的一端压着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
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了“救弟弟”三个字,姐姐方登在昏迷中默默地流泪,同样的绝望和无助。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要做出这样的生死抉择,心里该是怎样的悲哀啊!
方登从此带着这种被抛弃的孤独感,封闭了自己。她无法原谅母亲,无法面对自己被母亲放弃的心灵创伤。而母亲,也同样背负了难以逃脱的负罪感,自责了一辈子。就像被救出的弟弟方达所说的:“多少倒塌的房子早就盖好了,但是母亲心里的房子早就碎了,再也没盖起来。”
看到这里,我想问,如果你是母亲元妮,在当时的状况下,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如果你是姐姐方登,你能原谅自己的母亲吗?
故事的结尾,转到32年之后的汶川地震,方登在救援现场,目睹了太多的生生死死,终于理解了母亲当年的悲哀和无奈。如果说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象征了方登的冬天,筑起了一座冰山,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就像是春天的惊雷,终于将它劈得粉碎,所有人的纠结都在灾难面前,被席卷而入,化为乌有,全都放下了。
现实中的灾难,会带来伤害,但同时,也会治愈伤害。
这个故事,关于该救谁,很多人讨论。有人谴责元妮重男轻女;有人分析弟弟存活率更高,更应该得救。
我想,无论当时母亲元妮做出“救弟弟”还是“救姐姐”的选择,总会有人站出来指责,提出一大堆猜测和理由。所幸的是,方登活下来了,并且最终理解了母亲。
我只想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生总是会有些遗憾和无奈,但只要心里存着良知,老天会帮你做出正确的了断。
最后,借孟子名言,做个结语。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这是孟子的选择,但不一定是所有人认为的正确选择。所以,当我们判断公正时,请不要随意给出非黑即白的评价,因为人性是如此复杂,人心是如此多变,即使是左右手这样的简单选择,我们都不可能做出绝对平等公正的对待。在人生旅途中,不妨怀揣良知,顺其自然,多些宽容吧,或许就是最好、最公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