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读后感
《深度工作》 作者:纽尔·卡波特
如今的网络遍布雷区,标题党往往能轻而易举地抓住读者的眼球。可是被拐进去的读者,要么被灌一碗鸡汤,迷得七荤八素;要么乐呵呵地端起毒鸡汤,开怀畅饮;要么跌进暗黑森林,无法自拔……
长此以往,我对于那些标榜正能量或者方法论、学习论的文章真是敬而远之,一方面觉得虚无,另一方面害怕自己踩入雷区,要么竹篮打水一场空,看了无聊还浪费时间;要么沉溺在恐怖悲情的暗黑森林无法自拔。推而及之,此类书籍也多半都是废话连篇。
因此,半年前管理培训老师推荐的《幸福的方法》,直到刘主编30天疯狂阅读训练营开播前,才到微信读书翻出来练手。读的速度自然极快,快到只得了皮毛。但这本有着鸡汤文名字的书,却改变了我的认知:它对幸福的定义贴切而真实,让我看到了自己迷茫的深层次原因。
然后,我很幸运地发现,刘主编阅读训练的第一本书《深度工作》,与《幸福的方法》居然有着递进的关系。
《深度工作》第一部分,对深度工作价值、稀缺性和意义的阐述,就是《幸福的方法》中对幸福的定义。幸福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并且赋予它快乐和意义,然后以一件幸福的小事为催化剂,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并享受快乐和满足感。深度工作是以自己主要的高层次目标为前提,长时间专注单一事项或目标,并在专注和挑战中,体验深度工作带来的心流体验快感,最终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幸福的方法》是引路人,带你进入幸福殿堂的大门。《深度工作》则是你进入幸福殿堂后的第一位导师,它为你提供幸福工作或学习的具体方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幸福的方法》说:“享乐主义型死在现在,忙碌奔波型死在未来,虚无主义型死在过去。”对于有理想有抱负的普通人来说,忙碌奔波是最真实的写照。以前我们只会忙茫盲,然后面对自己看似努力的人生,哀叹一句“命不由己,人各天命,我终究不是那块料。”
《深度工作》让我们看清了忙茫盲背后的那只手——浮浅工作:没有目标的表面忙碌。基于人性的本能,我们选择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于是,我们被无穷无尽的日常工作、会议、讨论、八卦等淹没,被各种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绑架,我们变成了自以为是的那个世界中心,必须不停地转才能感知自己存在的价值,才不枉费时光。
我自己常常觉得加一天班下来,身心俱疲,而心内却空空荡荡,虚无沮丧。反思自己一天的忙碌,往往一片空白,竟想不起自己做了什么重要的工作。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似乎每件事都有不得不做的理由,这便是浮浅工作带来的度量黑洞。深陷其中而不自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浮浅工作不仅分散注意力,让你不断切换注意力和思维,疲于应付,还会让你陷入各种事务带来的注意力残留泥潭中,更加不能专注于重要的事情中,降低工作效率,把你的每天都变成没有成果的表面忙碌。
#铸一把绝世好剑#
深度工作则不同,它是长时间无干扰地专注于单一事项,将大脑的能力开发到极限,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自然会大大提高。
众所周知,一把名剑的锻造,除了材料本身的精良外,更多地是靠铁匠的技艺。技,靠的是匠人日复一日地锤炼打磨。艺,则是匠心,是匠人怀着一颗神圣敬畏的心,为打造一把好剑而废寝忘食,专注忘我地淬炼,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失误。
我们想要拥有深度工作的状态,首先需要一颗匠心:目标明确、专注,并对自己承诺屏蔽浮浅关注点和保持长期的习惯。
一、目标明确:找到能激发出你无尽渴望的事情,或是对你来说极端重要的事情。可以参照《幸福的方法》中画幸福地图所用的剥洋葱的方法,结合自己的职业理想,确定明确的目标。如三年内实现写作变现、一年内发表几篇学术论文、两年内掌握所在行业的前沿知识、一年内掌握产品管理的精髓……
二、长期的习惯:“引领性指标”即将我们想要实现的大目标,分解成可长期执行的小目标,变成短期可控的执行单元,也是幸福的催化剂。如每天深度工作一小时、每天快速阅读四十分钟、每天写作两小时不低于3000字、每天学习插花20分钟……然后确定每天完成这些小目标的时间安排,即每日工作计划。这有助于我们将深度工作变成长期固定的习惯,缩短浮浅工作时间,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工作时间方格”的工具,将一天的工作时间按小时或半小时分割成小方块,提前计划一天的工作任务,并填入对应的时间方格中,同时留出备用方格,应对突发情况或者预估不准的情况。在工作空闲时间,随时根据情况修正剩余时间的方格,保证每一分钟都在计划内,给自己妥妥的理由拒绝想要分散的心。
三、明确承诺:在深度工作时间,屏蔽浮浅工作和关注点。当然,除了在心理上对自己承诺外,在身体和环境上也需要有充分的准备。身体要保证饥饱合适,大脑清醒,并已经脱离上一件事的注意力残留干扰,补充了足够的能量和自主性注意力。环境要保证远离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降低干扰。作者认为可以对自己适当地“大手笔”,比如到安静的咖啡馆、住高级的商务酒店、搭建属于自己的专属工作屋等,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重视度,占领心理优先的优势。个人认为,这些办法适合习惯养成的初期,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实现承诺。
四、专注:心流体验是我们高度集中注意力于一项工作时,不自觉地进入一种认知与行为一致的状态,即忘我的境界,人所体验到的高度兴奋的生理感受。心流体验带给我们的是认知的满足感和幸福的成就感。就好比我们上学时专注于一道数学题,解题的那一刻最是欢欣与骄傲。又或者是我们玩游戏,费尽心力终于过关的感觉。作者为我们保持深度工作也提供了一个小工具“深度工作计分板”:一个带有时间刻度的条形纸,贴在工作电脑旁,在深度工作的时间涂上颜色标记,在有实质性成果的地方,画上圈作标记。这样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自己每天深度工作的时间,同时也能被成果所激励。
#我们需要停下来#
当然,深度工作不是无休止地工作,不浪费每一分脑力指的是工作时间。要想拥有并长期保持深度工作的好习惯,我们也需要停下来。
一是给每天的工作一个明确的完工仪式。确定每天的工作结束时间,并事先为每天固定的深度工作时间确定准则和目标,如每分钟写200个字、读10页书……为了让自己更容易进入深度工作,所设立的目标需要规定极限时间限制。当深度工作结束后,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的原因以及改善的方法,同时为下一天工作制定计划。当这一切完成后,我们就放下工作,释放自己,补充能量。这与我们公司要求的日清OEC有相似之处,但OEC是为了应对公司的制度。而完工仪式对深度工作来说,是对一天工作的明确终结,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下一日工作。
二是有成果地冥想,为进入深度工作做好思维准备。比如你准备专心写一篇论文时,坐下来却为论文的思路和提纲纠结,或者是犹豫需要什么素材来支撑,那么你一定无法进入深度工作。冥想就是利用心智空闲的时间,比如散步、锻炼、打理花卉等,进行无意识地思维。有成果地冥想,就是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思考,如梳理自己工作的思路,或者思考一些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为论文理提纲,为工作难题找解决思路等。它要求自己目标明确,针对问题思考,得出结论,同时确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巩固成果。
以上两点,个人认为是为深度工作打配合战的,虽然不是主战场,但不可缺失。
#能用钱买到的时间都是值得的#
作者在书中说:“一份不需要深度工作的工作,是无法让你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获得成功的。”这不仅是一句对我们职业评估和规划的忠告,更是对我们普通工作者利用深度工作方式的提醒。
如何评估一件事或者工作值得我们利用深度工作时间呢?作者说,需要大量过硬工作技能,并且能带来更多价值回报,同时能实现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工作。
我们或许迫于生存压力,并不是人人都能如愿摆脱浮浅工作,甚至我们的工作就是需要浮浅工作时间。但是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或是价值最高的事情,利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来充实自己,磨砺自己,提升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幸福目标。
或者,我们甚至可以利用深度工作方法,压缩自己8小时工作时间,放弃那些无关痛痒的浮浅工作或关注点,为自己赢得8小时之内的深度工作时间,用来提升自己。
管理培训老师曾说过,能用金钱买到的时间都是值得的。所以我们减少自己刷微博、朋友圈的时间,减少自己回复可有可无邮件的时间,减少与不重要的人纠缠的时间,减少参加无意义聚会的时间,减少抱怨发呆的时间……无疑都是值得的。
深度工作其实是教会我们尊重时间,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时间。这不仅是一碗鸡汤,还是一套人生哲学和有效提升自己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