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野草》中“易”象 ——浅读《野草》的《题辞》、《死火》等

《周易》雄踞“五经之首”、“三玄之冠”,被誉为“大道之源”,“中国文学之母”,德国哲学将黑格尔认为:“《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周易》影响遥深,一直被人们奉为千古不易之经典,其内容所涉广大悉备,无所不包,是中国哲学的摇篮,也是预测性文学的胎源,其天人合一、阴阳协调、五行生克制化等朴素的哲学观影响着我国初民对于天地宇宙、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多方面的认识,其负阴抱阳、刚柔并济、气韵清浊、神韵意境奠定了中国文艺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美学思想,渗透在文艺中,赋予文艺更为丰富、诗意而精妙绝伦的魅力。

鲁迅先生注重对《周易》的翻阅并积极予以吸收,他说:“我几乎读过十三经,——《周易》是群经之首。”他在1926年应厦门大学之邀前往该校任教编写《汉文学史纲要》,征引了《周易·系辞下》中的话:相传“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他的结论是“颇似为文字所由始。其文今具存于《易》,积画成象,短长错综,变易有穷,与后之文字不相系属”,《易》之所述似乎不仅与文字不相系属,与鲁迅所理解的文学也无干系,鲁迅认为“文学与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或如此,鲁迅并没有视其为文学而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专章讨论过《周易》,但他在讲述文字兴盛时,认为巫以记神事,史以记人事,“翻今之《易》与《书》,间能得其仿佛。”在论及古代“文”的意义时,认为《易》中所述“物相杂,故曰文”是稍隘之义,对《易》熟读深谙却又以谨慎的态度真诚的表达而并不尽信其言。然而《周易》中的精义却为鲁迅所深切的认同,鲁迅积极吸取其以坤阴、坎水为象征的阴柔韧性的文化,他在文学中多次强调“韧”的精神,而乾元、离火的战斗性则赋予鲁迅鲜明的猛士斗志。《周易》中一些隐晦曲折、含蕴着深的心理成分,除直接占卜之外,往往还以梦的形式为表现,这些在《野草》中亦多有体现。

《野草》作为现代文学艺术的菁英,也是鲁迅所宝重的肫挚之作,字里行间不仅自由地融入了鲁迅自身的现代情愫,且不乏《周易》的深致、曲折、凝练、幽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野草》时常会领略到一种奇特的弥漫着洪荒草昧的色泽而极具原始意味的“易”象之美。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否(坤下乾上)——《野草》中的“天地”之境

“天地”之境在《野草》中是被不断地抽象描写的,这种宏阔的构图充满了超越人类社会的静穆的想象而更富有原始意味,也表明了于天地之间众生万物的渺小与被压抑的焦虑及其生存处境的艰危与无奈。

《野草》首篇《秋夜》在一片静气中呈示出极为宏阔的天地场景,大地之上是“我的后院”,还有墙外的两株对峙的枣树,后院与枣树之上是“奇怪而高的天空”,这高空所“奇怪”处首先在于其奇谲的动态,天地相斥,于是天不再耽于静止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而“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其次在于其颜色的变幻,“非常之蓝”的色彩,在遭遇枣树枝干直刺的抗击而遇刺色变,分外狡黠;三是在于其神情的诡异,“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如此变幻莫测、变化无常的诡谲的天空与暮气昏沉、黑暗阴冷的静谧的大地形成对照,其间确乎大有深意存焉,却如寒星闪动,并将我们引领进一个深邃荒寒古远的世界,充满了鲁迅先生对于原初世界的诗意想象。没有繁华的城邦、热闹的街市,也没有小桥流水、里巷阡陌,一切声响皆因距离放远而无从听见,大地的原始想象在《野草》中是逐渐褪去色彩而呈现出浑沌与迷蒙。在《求乞者》中尚有露在墙头的枝条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微风中摇动,一线生机的希望在灰土的世界里如此艰难的生长,而于《复仇》中,“广漠的旷野上”遍布虫豸般的无聊如瘟疫一般弥散而再无丝毫的生机与温热,干泣的生命也无法体验存在的丰满,在《复仇(二)》中则是“遍地都黑暗了”,尘世的黑暗湮没了所有的光亮,大地完全被蛮荒、蒙昧与晦暝幽暗的浓黑所覆盖,没有星和月光,没有将坠的胡蝶,万物众生存在的大地在《野草》中却被省悟为非人间的地狱,一种永恒的劫数,“比沙漠更可怕的人世在这里”,总之,《野草》中大地荒原盈溢着死寂与黑暗;天空在《野草》中的原始想象则变化多端,《死火》里还是“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颓败线的颤动》中,天空又变得极为生动、活跃,垂老的女人在黑夜中尽走,走入无涯际的荒野,荒野之上是高天,并无一个夜游的虫鸟飞过,她于是回归于古老的仪式行为“举两手尽量向天,口唇里漏出人与兽的,非人间所以,所以无词的言语”,天空成为倾诉情感的对象,于是天空颤动仿佛暴风雨中的荒海的波涛,这波涛在辐射若太阳光的颤动中汹涌奔腾于无边的荒野,与《秋夜》中的静谧诡谲的天空有别,天文初始的画面在肃杀与荒芜中沉浮飘摇。《淡淡的血痕中》的“天变地异”,天地再次被同时提及,由此省悟到人的心境与处境的晦暗与不安,在《题辞》中天地的静穆合于我的心境,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成为沉寂时期内在心境静默丰富的独特表达。

原始性的“天地”之境,是《周易》中“否”卦的生动描绘,否从“口”、从“不”,“以不可之意见于言也”,《野草·题辞》中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不可言而言,正是《野草》叙述的一样妙趣。否卦为《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二卦,由“坤下乾上”组成,是闭塞不通之意。其卦辞为“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解释卦辞的《彖》中说:“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解释卦辞的《象》中说:“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爻辞在此不作全部引用,仅看上九一爻:“上九,倾否,先否,后喜。”刘永生对于《周易》“否”的解说为:否卦象征闭塞黑暗。闭塞黑暗的局面下小人甚多,不利君子卜。此时卦象是乾刚往外走,阴柔往里来。天地阴阳互不交合,万物的生养没能畅通,君臣上下不能相互沟通,天下离异难成邦国。此时君子应有鉴于此,收敛自约以避免灾难,不可以被荣华富贵诱惑。由此可见,“否”是对遭遇和处境的一种表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及其明确地再现了天地相斥、阴阳不相交合而万物生养受抑的境遇,且这种闭塞黑暗是走向幽暗极致的困境与绝望,所谓“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这种困境仅为黎明前的彷徨,“上九,倾否,先否,后喜”,“否终则倾”,否卦之后期待着“倾否”之后的曙光。“天地”之境在鲁迅《野草》中是封闭的,是很难突破的思绪的边界,天的诡谲与地的昏沉表明了鲁迅对其处境与遭遇的忧患与深沉的绝望还有其不安心境之上的精神困境,他渴望着刺天而上,渴望着地火的喷发,以破解这种困境以解脱这遍地黑暗压抑沉闷无声寂寥的天地两间。


[if !supportLists]二、[endif]賁(离下艮上)——《野草》中的山中“死火”

     《死火》或许是《野草》中最具有远古意韵的篇章,这种特殊心境的艺术描绘使冰山与死火相映成辉。诗人北岛说:“冰川纪已经过去了。”而鲁迅先生的描写庶几将我们的想象又不自觉地带入了那个遥远的冰川纪,“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山麓有冰树林,枝叶都如松杉。一切冰冷,一切青白。”

    于冰山之下,山谷之中,“我俯看脚下,有火焰在”,从而形成非常态的难以发见的奇妙景观,原本息息变幻、永无定形的山火却在高大的冰山下冰结如红色的珊瑚枝,无数的红影纠结如网,映于冰上,一切冰冷、一切青白的死寂的冰山之下,深藏着沉默的火,给人以“山下有火”的讶异,而冰山与火的奇妙构图景象组成了《易经》中“贲”卦的“易”象,这种奇特的想象与“易”发生了微妙的联系。“死的火焰,我先得到了你了”,还要得到什么呢,鲁迅没有明说,深藏着获得火之后的某种心理谋求。

“山下有火”的奇景构成了人文初始前“贲”卦的卦象,贲,变也,饰也,从“贝”,“卉”声。贝,背文如锦,故为于素而加以文饰之貌。贲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二十二卦卦,由“离下艮上”组成,为修饰,文饰之义。其卦辞为“亨。小利有攸往。”解释卦辞的《彖》中说:“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卦象征着文饰,这种文饰包含两种,一为天文,即日月星辰刚柔交错形成的天的文饰;二为人文,即人类社会形成的灿然文明。孔子曰:“贲无色也”,清代朱骏声认为,“无”字是“天”字之讹,盖青白色。《死火》中鲁迅先生拟境的正是一片冰冻的青白,其所绘之天文是“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历象在天成变,故以察时变”,天无四时之变,愈显陷溺冰寒之深,《死火》中的天文呈现出黯无天日的绝望并毫无改变的征兆;“贲有离象,重明丽正,故化成天下也”,青白山下有火,明不及远,却是鲁迅眼睛里的辉光,火授予黑暗以光明,授予冰寒以温热,从而扩大了人的生存范围,使人不再受气候与地域之限,能够有希望存活于寒威的世界里。《死火》中的火在高大的冰山之下,不过是青白背景下的一道文饰,然而当死火生动起来之后,就不再是一种虚像,而是寄托着某种情怀,青白死寂中看到光明的飞扬无异于暮色里看见黎明夹杂着晨风。

鲁迅先生曾有个笔名为乐賁,以易观之,大体是乐于文饰改变、乐于关注天文及人文的意思,鲁迅并不希望内心的愿景如一绺死火的灰迹作冰山脚下的文饰,而是凸显出自我原有的精神面貌。他乐于观乎天文,期盼冻云片片的战栗与周围寒威的消散,诅咒非人间的地狱的存有,他也乐于察看地文,在得到死火后流露出欣喜,死火不愿坐以待毙的沉眠,惊醒于长久的沉迷而有勉力进取的斗志,鲁迅先生以“乐贲”为名的用意或许在《野草》中正是这样的表达。贲卦爻辞中说:“上九,白贲无咎”,鲁迅正以其非常素净简约的笔法表达丰富的内心,与《周易》中的“贲”卦存在着隐微的联系。


[if !supportLists]三、[endif]需(乾下坎上)——《野草》中的“好的故事”

《好的故事》在《野草》中是极独特的一篇,它是处在冬天的季节里怀想夏天,“鞭炮的繁响在四近”,他的身边却是“昏沉的夜”。弗莱的四季模式根本无法完全理解这份追怀,这也使得在《野草》阴郁的色彩中可以感受到略有不安的温暖和短暂的富有美妙的静趣。

故事之美从梦境写起,记忆中的一段好的故事的描写说: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

这段描绘颇有几分《桃花源记》的闲适诗韵: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惬意自如的环境与“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感受不过是对古人情怀的一种认同却将记忆引入潜意识的深处。接下来的一段是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他的视角仿佛是伫立桥头的俯视,凝定眼神注目于息息变换的水面,而并没有再多的人物显现,一开始鲁迅特意地交待“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之所以特别先交待青天为底,是很奇巧用意的,水中所见皆为幻化于青天之上的美的风景: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这些景色都浮动在天之上,青天的底子和水面的生动构成了主要的好的故事的画面想象,倘若目中无天,只见水中晃动荡漾的倒影与暗淡的淤泥是不会想象出如此虚幻优美的画面。

古人也爱在水上作诗,湘夫人在水上吟咏:“沅有芷兮澧有兰”,《越人歌》在水上说:“山有木兮木有枝”,然后这些皆为实写,惟鲁迅《好的故事》于水上尚虚,不与窗外爆竹声相关而与《初学记》的内容相连进而浮想翩跹。《初学记》为唐代徐坚所撰,凡三十卷,《初学记(卷一·天部上)》开首便言及周易,“《河图括地象》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分,伏者为天,偃者为地。《释名》云:天,坦也。坦然高而远也。《物理论》云:水土之气升为天。”《好的故事》最奇妙处正是《周易》“需”卦象的想象,需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五卦,由“乾下坎上”组成,亦即“水天需”,为守正待时之意。需卦卦辞为: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解释卦辞的《彖》说: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解释卦辞的《象》说: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彖传》说:需卦,有所等待,因为前面出现了危险。有刚健之德而不会陷于险难,从道理上讲不会走到困穷的地步。需卦有诚信,光明通达,正固吉祥。九五处在天位,可以端正而守中。适宜渡过大河,前往可以建立功业。干宝曰:需,坤之游魂也。需,须也,《诗》云:“卬须我有”,需卦为有所需,也是有所待。云上于天,向以为是雨,其实鲁迅的想象更合乎易经的原始意味,因为卦辞所写“需于郊”、“需于沙”、“需于泥”,实在是郊外水中的想象,象传一作“云在天上”,正是对鲁迅所描绘的景象的领悟。鲁迅所须所待者何不敢妄言,也很难落实,他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道理,极其简单。便是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在这进化的路上走。走这路须有一种内的努力。所待的是此后的人们可以“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览观野草正是为期待所作,他期待野草茁生为乔木,期待着死火的复燃,期待着天变地异以及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具体回到《好的故事》,“美的人和美的事”都确实消失了,但鲁迅似有不舍地写到:“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孙玉石先生释义说:“这一方面说明,鲁迅在黑暗的现实中仍然抱有对于光明的期望,尽管这期望的东西是多么的渺茫;另一方面也说明,鲁迅反抗绝望,反抗黑暗与虚无的心境与激情,是多么的倔强,多么的不可消除和压服”。在昏沉的夜里鲁迅“抱有对于光明的期望”,如此渺茫关涉于生命悲剧性的体验,却于反抗绝望中领略素朴和初生的天然。


[if !supportLists]四、[endif]晋(坤下离上)——《野草》中的“燎原地火”

    《野草》中的《题辞》是在一九二七年四月的广州,据《野草》集的书写近乎一年,这是沉默一年后的又一次开口。当时的心境如其在《怎么写》一文中所述:“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望后窗外骨立的乱山中许多白点,是丛冢,一粒深黄色火,是南普陀寺的琉璃灯,前面则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我靠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

心境之芜杂依旧有“苦恼”与“淡淡的哀愁”,这复杂的感情在《题辞》中有这样的感受被提及:“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又说“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这句话的情感指向是比较怪异的,他爱的是野草,憎恶的是地面,最终希望的却是地火无情的燃毁所爱的野草,而让所憎恶的黑暗的地面无法再掩盖生命的腐朽埋葬生命而成为蛮荒,以巨大的牺牲换来的并非黑暗土地的生机,这种解释显然悖乎情理。孙玉石先生认为“鲁迅对于自身的野草生存的那个社会的不合理有深刻的认识,他表示了自己对它的神圣的憎恶,并且诅咒它的灭亡。他对于当时的以黑暗和杀戮来建立新的统治的‘地狱’中的‘人类’,作出了‘地火’将有一天喷出,把它们烧尽的预言。”孙先生还说:“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这就不仅仅是示威与挑战,这简直是“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那种与旧制度,与新的屠戮者们同归于尽的视死同归的誓言。吴中杰先生基本上沿袭了这一说法,认为地面自然是指激发他写作的黑暗的现实,这时,鲁迅已经看到新的社会革命即将来临,而且预感到这场革命将要摧毁一切旧物,并野草与过去的生命。这样的燃毁注定于野草无益,于地面也未必能予全然偕亡。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承载着来自于我的憎恶却安然无恙,忏悔已然显现弱劣,于是,郜元宝老师说:“爱”与“憎”突兀地对立着,说明他的忏悔注定不会彻底,只能盼望更高的审判降临,扫除这种情感的分裂和对立——自爱野草而独憎地面的不彻底的忏悔者希望神奇的“地火”来结束这有限的爱与憎,这样来自客观力量以来自天地间大地的肆虐进行终极性解决,诚然爱憎旋即遭遇燃毁,然而天地有如此静穆,地面之上依然暮气深深,烟幕弥漫,神秘莫测,无法释疑。

这种地火运行的奇观自然是先生对于自然界地壳运动的文化想象,但岩浆恐不能等同于地火,所呈现的画面感又如此鲜明真切。情感的纷繁复杂富有更为深厚的义涵。如以《易》观之,火在地下涌动,形成的画面对应的是“明夷”卦——离下坤上,含有“光明损伤”之意。明夷:利艰贞。《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莅众显明,蔽伪百姓者也。故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清代朱骏声经解为:“夷”借为“痍”字,伤也,灭也。日光为地球所掩,自人目视之,则明灭也。临二之三,坎为艰。蒙,冒也,犹遭也。以,用也,又“以”一作“似”。文王之拘,天下民命攸寄,故曰大难。箕子之狂,一家宗社攸关,故曰“内难”。王者冕旒蔽目,黈纊塞耳,不察察以为明,亦“用晦”之意。又莅众显明蔽伪百姓者也,故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古人明则保身,身陷萧墙之难而仍秉正守中,明晓夷难所在而远害避祸,在光明损伤时甘于明晦,被动的承受灾变。

然而,鲁迅却如此激烈的渴望着“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地火奔出成熊熊燎原之势,成为了新的卦象——晋卦,其为易经六十四卦第三十五卦,有长进、进境之意。《》曰:,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朱骏声经解说:晋从“臸”,到也,从“日”,日出万物进也。可见,晋卦的深层涵义并不是毁灭,而是促使万物茁生,展现的一篇绚烂的光华。朱骏声又说:“坤为自,离为明”,“以离日自照,故以‘自照明德’,谓自照已身也。”这样的解读与鲁迅燃烧自我、自照己身的形象描述比较契合。《野草》特有的孤愤在反诸自身的剖析中却也彰显出鲁迅内心的爱德。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里认为:“古民神思,接天然之秘宫,冥契万有,与之灵会,道其能道,爰为诗歌,”又说:“盖文明之朕,固孕于蛮荒……文明如华,蛮野如蕾,文明如实,蛮野如华”,《破恶声论》中又说:“朴素之民,厥心纯白。”鲁迅《野草》中勾画出《周易》的“易”象并不离奇,正是鲁迅对于洪荒草昧、人文初始时的文化想象,原始的素朴与天然的伟力在鲁迅笔下时时流露、时时萌蘖,对初生与自然的伟力所赞叹已灼然可以窥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7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56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0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6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5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0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9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周一放学,儿子用同学手机给他爸电话,他想和同学们在外面吃麦当劳.当时,老公很不情愿,因为上周末刚吃完,但电话那头...
    玫瑰铿锵阅读 267评论 1 2
  • 下午一个人闲来无事跑去电影院看了近段时间火得不行的~前任3,最后的林佳与王梓互相瞪眼之后的林佳和她同学一起的那一幕...
    馥琳阅读 283评论 1 0
  • 早晨五点,铃声准时响起。 我一下子坐了起来,眼睛涩涩的,睁不开。可是,也必须得起来。昨天答应送儿子上学,不能食言的...
    雪吟清风阅读 479评论 1 4
  • 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觉醒,我做出了改变的再决定,没什么高大上的,竟然是'吃饭不掉渣'. 不是更独立,活的更好,而竟然...
    心_声阅读 116评论 0 0
  • 我和我的猫都在等你。
    英仙阅读 11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