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写字的人数不胜数,可是拥有有趣灵魂的写字的人却很少。
摄影师对好看的城市总是欣然前往,尼泊尔是我喜欢的几位摄影师都曾抵达过的国家。文子金浩森阿Sam王义博……
后来知道王义博和苑子文、苑子豪一同前往,后来在他们的书中看到过他们各自写的关于尼泊尔的游记,坦白讲觉得他们写得言之无物。
我读过的关于尼泊尔的游记中,阿Sam写得最好,相比其他几个人他年龄稍大,常年在各地旅拍,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他写尼泊尔,不会单纯去写自己的游历过程,不会仅仅关注遇到的任何事,更不会一一赘述旅途中的点滴琐碎。这是让我震惊的地方,也是让我成为忠实于他的粉丝的缘故。
他写尼泊尔,更多关注的是当地文化历史、风土人情,他能够向深处挖掘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看不到的东西。就像别人的评价:读阿Sam的书,去过和没去过的地方都有一股似曾相识又漫不经心的生活气。
可是谈及他们的摄影作品,我却更喜欢文子金浩森王义博的小清新,阿Sam的照片里饱含故事,可能我年纪尚浅,有时不能很好地看懂。
文子的《尼泊尔很美》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在旅行里,修正自己的肤浅跟主观,明白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才是好的旅行。
人们都说在旅行中会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但真正出走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是那么浅薄和需要去丰盈。
在社交软件上和一个人加为好友,我总喜欢翻遍Ta的朋友圈,希望通过他的文字更多地了解这个人。
认识很多写字的人,最早的时候在空间里在微博上,后来在公众号里在简书上。
看过很多畅销书,深谙这些书之所以畅销,与其作者的知名度密不可分。本来在书诞生之初,就是出版社的编辑看中作者的名气,才发出邀请,“我们合作出一本书吧。”
于我来说,看这些年轻作家的文字,总能感同身受,以为遇见了另一个自己。然而读过他们再读那些经典,又是另一番感受。
前几天师姐维安专门在她的公众号里新开了一个栏目,和她的小伙伴一起为大家读书。
时下流行的电台节目文章多选自简书、知乎或是公众号,师姐推出的【安眠集】则专门读一些名家作品,第一期就选了我最喜欢的作家三毛的一篇文章。
不论是简书知乎还是公众号的10万+,这些都是快消品,真正能够让我们沉下心来的,必定还是那些经过时间考验和沉淀的经典作品。
关注的公众号泛滥成灾,每天都有上百条推送向我涌来。
我看着那些小众公众号从阅读量两三万到如今的十万+,却不再能感受到他们认真写字的状态。
我至今仍深刻记得,简书作者“韩大爷的杂货铺”半年前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深切呼吁读者去看看他以前的文章,他说,“我建议,甚至是乞求:不妨抽出点时间,读一读我的那些并不热门的文字。”
每个人写作都会遇到瓶颈期,但当有了一定名气积攒了一定粉丝之后,他们必须坚持日更,因为有那么多的读者在等着看,所以哪怕不能提供优质内容,也要当做任务完成推送。
所以后来我终于取关了97年污妖王我走路带风,取关了90后元气少女宛央女子,取关了头条也非原创却用来荐号不再潜心写字的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
更多的关注给了那些引人注目的新闻号和潜心做干货的攻略号,不是说这些文章多么讨我喜欢,只是不想错过热点,也要学习新的知识。
我为自己的改变感到开心。喜欢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站在什么位置,关注什么样的公众号暴露了你这个人的高度。
若你喜欢十万+,其实我也是。可是读太多十万+会上瘾,会让我们失去思考的能力。我们最该阅读的还是纸质书,还是纸质书中的那些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