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中国诗词大会》落幕了,16岁的上海姑娘武亦姝夺冠,迎来一片喝彩声,但我不知道是赞同还是相反。
这种文化节目能在娱乐节目遍地的情况下异军突起,获得万众瞩目,绝对是个很大的进步!它让很多人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但好处仅限于此,也许你认为我有点危言耸听了,这也不奇怪,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在犹豫自己是不是上纲上线了,下面我来试着聊一聊。
我们先不说有些娱乐节目并非没有营养,它同样有触碰内心的东西,我们只来说诗词比赛本身。
比赛这种形式,天然就带着一元论的价值观,也就是说,题目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一旦有标准答案,比赛就只是个比赛了,而古典诗词背后的古典美和古典价值观,只能居于从属地位了,选手们的最高目标当然就是取得比赛胜利了!这有点像辩论赛,比的是辩论方法,辩论的目标很单纯,就是是辩倒对方,没有人关心辩论主题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当然你可以说我概括得太极端了,肯定有些人的最高目标不是胜利,这我同意,但那些人真的太少了。
有个细节可以表明比赛中的人是在追求胜利:
几年前的《中国成语大会》,有一个比赛环节是:两个队友配合,一个用语言解释成语,另一个猜成语是什么。当我看到很多同学在用与成语毫无关系的娱乐化语言来解释成语时,我就再也没有兴趣看这个节目了!这是文化节目吗,考官居然也不禁止这些背离文化初衷而只求胜利的同学!
为了追求胜利,同学们已经使用了娱乐化方法,此外他们还使用了死磕的方法。
有一种背诵方法叫“死记硬背”,天知道这些选手为了这个比赛,是如何刻苦地每天背诵大量诗词的。如果说不是死记硬背,那做一首诗来看看,这个节目里没有吧,即便是小学生都知道,作诗才是最见功力的。
还记得更早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吗?我从那个节目中看出,同学们明显是在突击背诵汉字,他们的第一目标就是取得比赛胜利,而不是真正通晓中华文化,从他们在比赛过程中的失利和成功后的表情就能看出大概。
同学们,我试着问几个问题:
比赛过去几年后,这些汉字你还记得多少?就算记得大多数,那你知道这些是已经缺少文化内涵的简化字吗?就算你用的都是繁体字,那繁体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你又了解多少?如果不明白这些,那将来如何能真正读懂古代经典书籍?如果读经典只是蜻蜓点水,那如何把古代的智慧用于当代?其实我当年就是这么糊里糊涂过来的,现在才想起来要学习经典。
也许有的同学会给我肯定的回答,那我真心佩服你,你比我厉害得多!
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至少应该懂得这个求学路径,未来才能做到真正的学有所成。
也许我说的有点偏激,也许我说的求学路径有问题,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大家开始思考与讨论,而不是人云亦云。
----------结束----------
作于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