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妈妈陪你自我成长,科学育儿。
在很多家庭里,睡前的时光是一团混乱的,甚至有家长感慨这又是一个“无眠之夜”。有些孩子到了该睡觉的点不愿上床;有些孩子已经到了床上却大吼大叫不愿入睡;有些孩子明明已经入睡了,到半夜却又起来哭哭啼啼。孩子们的种种睡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家长的休息和生活,可怜的家长们想让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的入睡,然而睡觉对于孩子来说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甚至很多家庭由于孩子睡眠的问题,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亲子冲突,严重的还会导致家庭失和。叮当妈妈要从家长的心理建设以及如何具体实操方面来给大家实用的分享。
告别睡前闹剧,让孩子一夜好眠,关于家长的心理建设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其实在上床睡觉这个问题上,睡觉本身并不是首要问题,上床睡觉的重点其实在于父母和孩子要学会适应别离。孩子对独自一个人睡觉会产生抵抗情绪,但父母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将会深刻的影响孩子将来怎样面对和其他有关别离的情况。
如果一个两岁的孩子不愿意上床睡觉,而妈妈觉得这是因为自己没有充分回应宝宝的需求,要选择和孩子一起躺下,或者轻拍、哄睡孩子。那么以后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只要他要和孩子分开,孩子肯定会反对。更严重的是以后遇到别离的情况,妈妈的负罪感会与日俱增。总觉得自己为孩子做的还不够多,而孩子也没有学会面对别离的困境。如果妈妈能接受孩子的反抗,能意识到这是跨越离别这道障碍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能坚定而温柔地告诉孩子到点就该上床睡觉,那么障碍最终会慢慢消失,而受益却是长久的。
当我们有了正确的意识与孩子来处理别离之后,我们就可以来到具体的实操阶段了。想要换回夜晚的永久安宁,就要温和而坚定的执行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设定好上床睡觉的时间,并坚决执行。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合理的入睡时段是八点到九点之间,具体几点由家长来定,到点就要让孩子准时入睡。这里我要特别提醒有一些家长的是,千万不要为了让孩子精疲力尽,而让他睡得很晚,甚至晚于正常人入睡的时间。其实孩子睡得越晚,情绪越容易激动,等到了规定的入睡时间,他就很难睡着了。
第二步,上床睡觉前30分钟开始帮孩子进行例行睡前准备。都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其实呀,对于孩子的睡觉来说,也是需要有睡前仪式的。当我们每一天重复这些仪式时,孩子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哦,到该睡觉的时间了。我们可以让孩子洗澡、喝牛奶、吃点小点心、给孩子读一段睡前故事等等。睡觉时间一到就让孩子躺下给他盖好被子,说声晚安,即使孩子哭泣哀嚎也要毫不迟疑地离开房间。关于睡觉时间到点提醒,叮当妈妈要特别建议大家买一个闹钟,不要自己去做孩子的闹钟,这样可以避免亲子冲突。
第三步,如果孩子一直哭闹,那么我们就需要每隔5分钟走进孩子的房间,重新给他盖好被子。这时我们要让孩子躺好,再三向他保证他所熟悉的世界依然存在,父母还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亲吻孩子,然后离开。千万不要把孩子抱起来,也不要停留一分钟以上。5分钟之后如果他还在哭闹,那么我们就回到孩子的房间,重复刚才的过程。早晚有一天孩子会厌倦哭泣哀号的做法,从哭闹变成呜咽啜泣。这时,我们就可以延长到每隔10分钟去看他一次,当然你也可以凭直觉判断间隔时间。如果孩子还是火力全开,那我们就每隔5分钟进去一次。刚开始孩子有可能哭上几个小时,不过几个晚上之后他哭闹会越来越少,几个星期之后,即使睡前哭闹也完全不在状态了。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在半夜醒来,我们要继续每隔5分钟去看一次,直到孩子再次睡着。孩子刚开始独立入睡时,非常有可能半夜醒过来,所以我们最好是挑选在周五或者其他第2天不用上班的时间段来启动计划。
给孩子规定好上床睡觉的时间,时间一到就让他们回到自己的房间里,躺在自己的床上。这样既为父母腾出了自由时间,也锻炼了孩子应对别离的能力,提高了独立性。别离总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焦虑,也会引发孩子的恐惧。如果父母是多愁善感的人,孩子也同样会感到不安。如果父母能坚定而温柔地与孩子处理离别,会让孩子从别离中学会独立自信,这不正是成长的意义吗?
你家的孩子可以独立入睡了吗?你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与他处理睡前别离的呢?欢迎留言告诉叮当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