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一天,一家三口给先人上坟,回到家已是晚上七点多,赶忙煮粥、洗菜。无意间听到天气预报——清明节有雨。
难怪太阳那么大,是为酝酿一场雨做准备。
但这不是我的思考重点。我考虑的是:女儿周末的洗澡大工程必须要展开了;天气晴朗,说明太阳能的水温足够好,第二天下雨,意味着洗澡将会不方便;用电热水器,浪费电不说,而且不受她的欢迎。
关上水龙头,把洗菜的活放下,明确告诉女儿:今晚要洗澡。
她洗澡是个大工程,每次从准备到洗完至少一个小时,一边准备一边玩。而头发浓密也长,吹风机工作十分钟才成。
我俩洗好澡,已是八点四十。喝一碗粥,随便打发了晚饭。洗碗后,我问:“还去散步吗?”
这是让我在洗澡过程中很焦虑的问题,总怕耽误了一起散步的时间。
她很干脆地回答:“去。”
此时已是晚上九点。
我们一家行走在夜色中,比起以往七点左右的散步时间,只遇到两个年轻人——一对恋人。
看来,这个点儿散步的,只能是约会的年轻人了。我大脑中闪过这个念头,然后无声地笑了。
最初,三个人热烈地交谈,讨论回老家上坟的各种细节和感受;后来,谈话的主角是女儿,爸爸妈妈当听众。
谈论班级故事,当听到她问:“爸爸觉得呢?”“妈妈你怎么看?”我俩认真措辞端出自己的意见。
小区前面新修的街道上,留下了一家三口反反复复的足迹,也见证了我们一家的欢声笑语,还有嗔怪和打闹,甚至是演习体力对抗,温馨又俏皮。
这是我们家的重要活动——周末一起散步,也是女儿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甜蜜约会。形成于女儿刚上初一,激增的作业,导致小伙伴们不好安排时间玩耍了。
她希望和我们一起去散步,醉翁之意不在散步,而在于谈天说地。
在家里当然也能聊,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大家各自忙碌着,有拿电脑的,玩手机的,各自为政,谈话时头抬起立即低下。不比散步时,可以全心全意地交流。自然营造了倾听、尊重、投入的氛围。
那天睡觉时,已经九点五十。不过没关系,晚睡半小时也没问题,带给她的快乐和愉悦不是按部就班早睡就能获取的。
我们曾在下雨天,一人撑一把伞,踏着地上的积水,快活地走在雨雾中。路上只有我们,天地间除了雨声,就是我们的声音。
就在昨天,先生本来头晕,躺在床上不能动,我为他艾灸,女儿给他拿药。吃过药后,整个人精神多了,不过头还痛,但是非要一起去散步。
周末散步,美好而郑重的仪式感,让我们体会到甜蜜和幸福。
想想,每个日子在吃三餐,在做作业,在校园中度过,从这个角度讲,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当我们迎候甜蜜周末,对未来有期待感,是多么幸福!
仪式感的建立,是我们努力把日子过成值得回忆的。
期中期末考试前,作业繁多,但她不舍得挪用散步做作业,宁肯早起一小时。
日子平凡,需要一份甜美的滋养。我想这份美好值得在她成人后,快乐地告诉他人或自己,我和父母每个周末一起散步,特别幸福。
将来,当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会送出充满仪式感的礼物,因为她内心有爱,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