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我和志坚为承包那几亩地忙活了几年,又没事干啦!
这天 ,村里和志坚同学靠收粮食发财的大兴找上门来。
“我说志坚老弟,近段在家忙啥嘞?”
“这不一直想干点啥,没合适的活嘛,闲着呢!”
“哥现在粮点生意越做越大,缺个得力助手。你知道哥小学毕业,没多少文化。你也是咱滑县一中的高材生,想请你出山算个账,压压车,送个粮食啥的 ,不知道能不能帮哥这个忙?”大兴诚恳的问。
“帮忙倒没啥,就是对收粮食这个事我不太懂,不知道行不行啊?”
“没事,我说你行你就行。‘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回头我给你联系个懂行情的人简单指导一下,你保准一看就会。兄弟,哥相信你!”
“那好,我先干段时间试试,不行你换人!”
“嗯嗯,跟着哥好好干,不会亏待你的!”大兴拍拍志坚肩膀,满脸堆笑。
于是,志坚就跟着大兴干起粮点的活儿来。
由于志坚账头清,出门谈个生意振振有词,为大兴谈成好几笔大买卖,大兴满意的不得了,每个月给志坚开的工资由原来的八百涨到一千,一家人激动不已。
特别是婆婆,高兴得合不拢嘴:“好啊好啊,志坚现在一个月挣到的钱,比他妹妹两口在县城教书的工资还高,咱应该谢谢人家大兴,正瞌睡咧给个枕头。”
“是啊,娘,等于正作难时候大兴拉咱一把,雪中送炭啊!”
志坚跟着大兴也很卖力,他们俩合作愉快。
前几年,大批量的农村男劳力外出打工,村里光剩下老人妇女孩子,种田越来越不上心,老人孩子无人照应,妇女无聊打麻将成风。
男的回来看见心烦,说老婆“吃馋了歇懒了”,不务正业;女的埋怨男人一年四季不回家,自己家里田里两头忙,老人孩子得照顾,不知道体谅反倒指手画脚想找事,两口子生气打架闹离婚,那段时间,农村社会风气越来越差。
基于这种情况,政府鼓励“返乡创业”。许多年轻人又回到家乡,有钱的开粮点开超市,没钱的开着拖拉机下到其它村收购粮食,拉到粮点赚取差价。
一时间,我们村里出现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粮点。村里人人忙得不亦乐乎:男人开车扛粮食,妇女两个两个抬麻袋,老人孩子没事捡花生米里未脱净的花生壳,“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钞票哗哗地往家里流。
妹妹家离我们家很近,中间就隔着一个大坑,但不是一个自然村。
看到我们村里男女老少都不吃闲饭,妹夫妹妹决定也下去收粮食,正好送到志坚干活的大兴粮点。
他们俩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噔噔噔”的先将拖拉机打着火,一边热车,一边凑合点吃早饭。到几十里外的村庄,放着喇叭“谁卖小麦……谁卖玉米……收豆子……”。
开始时,他俩一天也拉不了多少,赚有限的钱。
后来,志坚发现规律,凡是下村里收粮食的,都不用自己吆喝,直接找村里的行户,让行户找卖家,一车货直接给行户几十块钱就不用操心啦!
找到门路,俩憨人有的是力气,每天高高兴兴的不知道啥叫累。哪天拉的多,中午还下食堂吃烩面点俩菜,素拼、猪头脸肉、干煸鸡块、醋泡花生米……换着样吃,这小日子过得也挺乐呵!
“有同行没同利”,粮点一多,竞争太激烈。有几个老板一算,干等一天没生意,还不如小商贩来钱快,逐渐有几个关门不干了。
大兴为人厚道,童叟无欺。有的老板见粮食车一到,用测量仪往袋里一插,一句“湿”,就压几个点,少给几分钱,那一车货也差不了几个钱,但是让人心里不舒服,让人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大兴和志坚就不会,都是公平公正,给当地的最高价,薄利多销,任何人和他做生意都不用担心压秤压价。
逢年过节,大兴还会带上志坚挨家挨户送东西:火腿肠、核桃露、方便面、大鲤鱼……。
大家都感受到大兴的诚意,一车车粮食都拉到大兴粮点来卖,各取所需,其乐融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