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存在无数学习方法,但到目前为止,主流承认的最牛的学习方法,应该就是“刻意练习”。
我在无数的文章和书籍中看到过这个字眼,但:什么是刻意练习?如何做到刻意练习?如何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去学习一项技能?我还存在疑问。
这篇文章就是为我自己解惑。
一、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一种学习方法。
刻意练习可以帮助你掌握一项技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一)刻意练习和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观念有什么不同?
努力派:相信努力就能成功,坚持一万小时。
方法派:一定要注重方法,而不是死脑筋
天赋派:哪些牛逼的人一定是天赋非常好
二、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一共有5大要点,做到这五点,才能算是真正做到了刻意练习。
这5大要点分别是:
1、学习区
2、掌握套路:把学习目标拆分成多个“模块”,分块练习
3、精神高度集中
4、即时反馈
5、大量重复以上动作
下面一个个讲。
(一)学习区
人类在学习、掌握技能过程中有三个心理区,分别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
“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
舒适区和恐慌区中间则是“学习区”。
1、不要在舒适区活动
在这个区域活动是不会有长进的,你只是在享受生活,而不是在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形容一份工作很简单,会说“我闭着眼睛都能搞定”,那么这就不是在刻意练习,高手不会闭着眼睛做事。
很多人工作多年,看上去很有经验,其实这么多年一直做的都是第一年就已经会的东西,自然没有长进。
2、为什么要进入学习区?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
舒适区的技能你已经掌握了,再练也没啥意思;
恐慌区对你来说太难,你无法学习到位,也容易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区最好,这里的技能不好太难,也不会太简单。
其实,人类身体有偏爱稳定的倾向,锻炼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如慢跑,会让身体的肌肉、心血管等系统感受到压力,以至于原来的体内平衡无法继续保持下去,身体便会开始响应那些变化,以重建体内温度、心率的平衡。
所以,当你的工作太简单,一定要强迫自己挑战更难的东西
3、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区?
每个人对于一项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
要客观评估自己目前对技能的掌握程度,逐层增加难度
所以这需要你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
4、案例。
案例1:普通花样滑冰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
案例2: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
案例3:大班教育是非常不合理的。一个班上,可能存在上中下三个层级,老师的进度一般是按照中等水平来的,学霸觉得太简单(舒适区),学渣觉得是天书(恐慌区);正常授课时老师很难兼顾。对学霸来说,要寻找更高阶的题目去解决(那些简单的、早就会做的题目,做再多也是不会有长进的),对学渣来说,要尽快补上基础知识,跟上老师的节奏。所以说小班教学是有好处的,老师最了解你的学习区在哪儿。
案例4:扎克伯格:每年都要挑战一个东西,就是给自己找不舒服的状态,找一个值得挑战的目标。这种怪物,一天不进步就浑身不舒服
案例5:菲尔普斯在训练过程中经常制造障碍,适当在不舒适的环境跑步,故意制造泳镜进水,泳帽破裂等情况
案例6:足球爱好者纯粹为了乐趣而踢球,他们享受踢球的过程,他们渴望的是下班后去足球场拔脚怒射、排解郁闷,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踢着让自己舒服的球。同理,围棋爱好者就是不停地在天桥下、村口找人下棋,享受把别人下死的快感。他们停留在舒适区,永远不会有长进。
(二)掌握套路:把学习目标拆分成多个“套路/模块”,分块练习
1、什么是分块练习?为什么要分块练习?
任何大的物体都是有很多歌小物体组成的
一个复杂体系也可以拆分成无数个模块
借鉴工程学的思维:面对一个具体目标,拆解为一个个可实现的小小的方法,这本就是最最基础的方法。
例如:如何做一个坦克模型?如果一个模块太复杂,那就不断拆解,直到自己能搞定为止。
掌握一项技能也是如此:如果你能掌握一个技能中的各个“小技能”,那么组合在一起之后,你也就掌握了大技能。
2、案例
案例1:音乐领域,非常强调“分块”练习。
学习舞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
学习吉他,要一个和弦一个和弦地学;
学习小提琴,要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联系;
把整个动作、曲子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
案例2:体育领域,也非常强调“分块”练习。
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都是各种相关的基础训练,例如:速度训练,特定的队形训练,特定肌肉群训练,打拳击(下肢的移动速度和上身的力量),而且经常是一个动作重复无数遍。而中国队很多喜欢以赛代练,非常傻逼,这不是练习,而且是在舒适区打球(用的都是自己熟悉的招数)
案例3:艺术家要采风;棋手要打谱;律师要学案例;政客要读历史;科学家要看论文。
(三)精神高度集中
1、什么是精神高度集中?
精神高度集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心无旁骛......这些词都代表着认真。
这种认真做到极致,就是“心流”,整个人都投入进去,沉醉其中,周围的一切都仿佛消失了,自动屏蔽了,人家说什么做什么你都听不到了,时间过得非常快......
“心流”的感觉是非常爽的,有点类似冥想的感觉。
2、什么是精神不集中?
寓教于乐、嘻嘻哈哈、注意力随时被更有意思的东西吸引、走神、神游、想七想八、什么事情都是自动完成(例如:老司机开车的时候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
3、精神高度集中是很难的。
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
一般人保持这种状态很难超过10分钟
所以,认真学习、练习一段时间后,要给自己一些放松的时间
4、案例
著名小提琴家说,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
(四)即时反馈
1、什么是即时反馈?
就是你做完一个动作,必须知道这个动作是不是正确?是不是足够标准?如果要修改,要如何修改和精进?
高手对错误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会不断寻求改进。
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
教练、领导、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你“即时反馈”
2、如何做到即时反馈?尤其在没有教练的情况下。
尽量从外界找反馈,例如把自己的作品给别人看。
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毕竟好的教练很难找,而且贵
你最好把自己学习、练习某个技能的所有步骤、以及需要达到的标准写下来,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坚持去做。
或者,你可以录下自己唱歌、跳舞的视频。
3、反馈应该满足三个条件:
及时:一旦不对马上就有人给你指出来;
超脱:对事不对人,反馈者不把你的错误上升到“你这个人行不行”的层面;
试错:你犯错误的代价很小。
4、案例
案例1:John Wooden 美国传奇篮球教练,永远是词汇很少的、命令式的短语,指令一定是明确的,75%的指令是纯粹的信息,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教练从不发表什么激情演说,说话从不超过20秒。所有训练都事先进行无比详细的计划,甚至包括教运动员怎么系鞋带。
好的老师就是这样:发现你有错误,他会立即指出让你改正,并且能非常明确地告诉你具体的动作和方法。
案例2:写文章、写歌、拍电影、画画,只要能产生作品,发到网上,就能有反馈(尽管这种反馈不一定专业,但至少避免了闭门造车)
案例3:互联网软件产品方法论:小步快跑,版本迭代。用户是否喜欢,是否使用、用多长时间都能通过数据获得。市场会给你非常即时的反馈。
案例4:本杰明·富兰克林如何练习写作
他拿了几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论文,把每一句的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接着把它放一边几天,然后不看原书,用我自己想得起来的合适词句,把每一点摘录下来的思想意思,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模仿、学习文章的风格,又凑成整篇的论文,使它表达得像以前一样完整。然后把自己模仿写的与原来的比较,发现一些自己的不足,修改完善。人家的文章给富兰克林提供了反馈。
案例5:为什么那些体育巨星,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为什么还需要一个老头当教练?因为两个人分工不同,运动员训练时无法发现自己的错误,需要第三者给他意见。
案例6: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好的领导非常重要。在你做出一个方案/作品之后,他能立即指出你好和不好的地方,并且给你非常专业、精准的改进方案。
相反,有些工作,你做完之后,领导只是说满意或不满意。你不知道你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自然就没有成长。
(五)大量重复以上动作
1、什么是大量重复?
你如果能在“学习区”“精神高度集中”地“分块练习”,并且能获得持续且正确的“即时反馈”,那么你只需不断重复以上动作即可,所谓“从量变到质变”
重复多少次、多久呢?
普遍的说法是一万小时,但这应该只是个虚数,指代“你需要重复练习很多次、练习很长时间”
毕竟,不同的技能,掌握的时间肯定是不一样的。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重复训练、学习别人那些成型的套路!
高手所做的,就是把正确的套路,通过反复、刻意、长期的练习,内置到大脑中去。
2、为什么要大量重复?
(1)大量重复的生理学基础
脑科学研究证明,如果经常通过刻意的思维训练激发某几个神经元,最终这几个神经元会连在一起,成为一种脑结构。
这就是刻意练习的生理学基础,一项能力“长”在了我们的大脑中了。
因为人刚出生的时候是不会任何技能的,哪怕是对简单物体的识别,把东西抓取过来这些简单的动作,也是婴儿后天学习的结果。
(2)如何把“技能”装到自己的脑子里?
人脑的设计是非常精妙的
因为人出生时无法预见自己将来需要什么技能,基因不可能把一切技能都用遗传的方法事先编程,那样的话太浪费大脑的存储空间。
所以人脑不预设任何技能,只提供一个能够学习各种技能的能力。
基因先预设一些对刺激的基本反应和感觉,比如看见好吃的东西我们会饿等等。
这些基本的反应需要调动的神经较少。
人的任何一个技能,都是大脑内一系列神经纤维传递的电脉冲信号的组合。
髓磷脂是技能训练的关键,它的作用是像“胶皮把电线包起来”一样,把这些神经纤维给包起来,通过防止电脉冲外泄而使得信号更强,更快,更准确。
所以不管练习什么,我们都是在练习大脑中的髓磷脂,就好像把一堆杂乱无章的电线被排列整齐变成电缆。
髓磷脂是脑神经的高速公路,提高信号传递速度,并且可以把延迟时间减少30倍,总共提速3000倍,甚至可以控制速度,想慢就慢。
人脑之中分布着大量“自由的”髓磷脂,它们观测脑神经纤维的信号发射和组合,哪些神经纤维用的越多,它们就过去把这一段线路给包起来,使得线路中的信号传递更快,形成高速公路。
(3)重复练习会改变“大脑的物理结构”
解剖表明拥有不同技能的人,其大脑的神经结构非常不同
即:人对于技能的掌握是在大脑硬件层次实现的。
比如出租车司机大脑内识别方向的区域就特别发达。
大脑像肌肉和心血管系统响应体育锻炼那样,会为应对各种不同的心理训练而改变。
最激进的理论则认为人跟猴子的最显著区别不在于脑神经元的多少,而在于人的髓磷脂比猴子多20%!
解剖表明,爱因斯坦的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平均水平,但他拥有更多能够产生髓磷脂的细胞。
3、案例:
案例1:美国“害羞诊所”,专克服害羞心理:使人害羞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观点。从在房间内集体对话到直接跑到大街上找陌生美女搭讪,在一个疗程之内跟130个女人聊过天。
案例2:MBA课程的精髓:把不常见的高难度事件重复化,每周面对20个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如果你跟老板学,每个月只有两次重要的决策
案例3:健身:你要在你的身体上增加什么,你只要重复做一些动作就可以了。你要在你的身体上减少什么,同样你只要重复做另一些动作就可以了。我要有一对大胸,就做俯卧撑嘛。
更多案例:军事学院的模拟战,飞行员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罕见的空中险情;丘吉尔对着镜子练习演讲;熟能生巧-卖油翁的故事;围棋就是学定式和古谱;吉他一开始就是爬格子;钢琴最基础的指法训练;律师的基本功是看大量的案例;工作多年的医生通过读X光片诊断罕见病症的水平不如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
三、刻意练习的局限性?
刻意练习真的适用与所有的行业吗?
我觉得刻意练习有其适用的领域:
刻意练习只能让你熟练掌握某技能,甚至融会贯通,但无法教你创新。
对于有严格固定规则的领域,刻意练习的作用最大,比如国际象棋、大部分考试;
没有严格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则小一点,如:设计类、艺术类、创造类
结果不可控的领域,刻意练习没用,例如:预测股市
如果你只是想掌握一门专业的基础知识或技能,刻意练习非常有用,但如果你想在“没有严格规则的领域”有所创新,刻意练习的效果估计没那么大。
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大部分的音乐和体育项目
他们更多的需要判断、决策和推理。
不同行业和岗位的知识工作者需要的训练方式不一,而且没有已经成熟的被验证过的标准方法和流程,这是知识工作者提升的最大障碍!
四、什么样的人能做到刻意练习?
使用『刻意练习』,意味着你经常无法轻松地完成工作、无法轻松地读书,意味着你高度集中精力,意味着你需要不停地思考、总结、反馈,并且做自己不习惯、不舒服和反直觉的事情。
一个人做一件事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那些“这个技能不掌握我就活不下去了”的人,他们是最有动力、最有刚需的人,动力可能来自内在或者外在。
兴趣驱动:例如我对写作、演讲、产品设计非常感兴趣,我就会有动力去练习
任务驱动:为了活下去,我要学会做饭;为了更有效率,我要学会开车;我交了个外国女朋友,所以要学英语;你家很穷,一家人都指望你能出人头地赚钱养家,所以你只能练习.....想要生活下去,你总得有点技能吧。
想改变人生、命运、家庭现状的人都愿意吃苦,你看那些杂技演员、运动员,家里但凡有出路都不愿孩子吃这个苦。
职业驱动:为了金钱,你选择了一个职业。一般来说,你做得越好,收入就越高。即使不看钱的面子,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你也得在自己的专业工作技能领域,达到前20%吧?
案例1:许岑说:过去的八年里,我经常一个礼拜用四十个小时做幻灯片。到今天我做得最好的事可能就是幻灯片;不说一万个小时,我做幻灯片的时间绝对超过了五千个小时,这绝对是因为「职业强迫」。
有强烈的目标:我想教人家英语,那我自己的英语要很好;我想要上台表演唱歌来装逼,所以我要偷偷在家练习。只要你有完成某个目标的动力,你就能坚持下去。
例如我追求自我实现:觉得人生就是不断学习成长进化的痛苦过程,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过程中即使痛苦也值得。
例如我有激情:有强烈的人生目标和使命感,觉得老子生来就是要做大事的,是被上帝选中的人,坚持就不是事了。
有眼光:为什么眼光如此重要?因为刻意练习很痛苦,很难,而且短期效果必然下降(因为你在用自己不熟悉、不舒服的方式做事),此时你是否能坚持,就看你是否足够相信这套方法论,愿意放弃短期利益,愿意推迟享受,相信自己在将来能变得更牛逼。
五、我的评论
1、刻意练习好难做到啊,但这就是学习啊,谁说学习是容易的呢?
2、再也不相信“天才”的存在了,他们只是比你会“刻意练习”而已,专家级水平也是按照科学方法逐渐地练出来的。
3、一个好的教练太重要了。他知道你的学习进度,知道你会什么不会什么,知道你的学习区在哪儿,然后安排对应的训练。教练是最懂套路的,你只需按照他定好的套路练习即可。他能在你精神不集中的时候拉你回来最最重要的是他能给你最正确的即时反馈;他甚至能强迫你大量重复某个枯燥无聊的动作;看来,我只需要一个教练,走向人生巅峰便指日可待啊。
4、刻意练习是很苦的,所以富人家孩子舍不得逼孩子刻意练习,反正他们已经有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