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斜杠梦想
我四岁的儿子有许多梦想,小班上学期的时候他迷恋汪汪队,梦想是能够开着他自己发明创造的变身车,到处“行侠仗义”,当一名勇敢的英雄;到了小班下学期,他的梦想就变得多样化,白天他要当医生,晚上他要当消防员,而且还只是周一到周三这样,周四到周六又是不同的职业搭配。
一般情况下,面对孩童的这种梦想,我们都会抱以一笑,当作他们的“年少无知”、“童言无忌”。但是事实上,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拥有这种多重职业身份的人已经不是少数,也就是我们最近很热门的“斜杠青年”已经越来越普遍。
清华的保安都可以上研究生了,一个叫当年明月的海关公务员也可以写出一本最受欢迎的明史,任何人都可以自学成才,而这些其实都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
我知道的一些初中学生,有的利用绘画技能,在网上画图已经能为自己赚得不少零花钱,也有的人拍一些视频放在网站上,靠流量也能获得一笔简单的收入。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在互联网时代面前,他们获取知识变现的途径已经比我们这一代方便的多,他们触碰梦想的方式似乎也简单得多,容易得多。
02 逐渐崩塌的金字塔体系
面对这样的时代特点,我们作为家长,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得不说,也需要转变一下传统的教养思维。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思想是“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因此从孩童时代开始,我们面前似乎就悬挂着一个无形的“金字塔”阶梯,如果你足够优秀,读书读得足够用功,你就可以沿着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一直到博士后这样一个漫长的金字塔阶梯,一级一级地攀爬上去。我们被教育的印象是,你爬得越高,就代表你越优秀,接近梦想的机会也就越大。
可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金字塔体系逐渐轰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过去,如果你有博士学位,简直就是凤毛麟角般的人物,所有博士都受人崇拜。但是显而易见,现在大学学位,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都已经不是一本通往好工作的就业“护照”了。
简而言之,现在的时代似乎在向我们传递着这样的一个信息:从教育到职业生涯的过渡并不是遵循着线性方向发展的,不是只有获取了学历之后才能脱颖而出,只要你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存在机遇。
因此,不要再把教育看做为以后的事情做准备,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人生最初的16年或18年,甚至22年并不是一场彩排,年轻人认为他们当下过着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
是的,知识碎片时代,敏锐的孩子已经比我们更早发现,现在获得知识没那么困难,干嘛非得一路往上爬呢?
03 场景式学习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怎样更好地指导孩子们的读书与学习呢?
罗振宇在《罗辑思维》里提到,互联网时代,从自己的应用场景出发来重新构建你的知识世界,这是读书的不二法门。
罗胖认为,现在人们对知识的寻求重新回到悬疑和场景中。也就是说,整个知识体系在建造的时候,都是按照问题去建造的。你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就去寻求解决该问题的知识。你对哪个领域感兴趣了,就去寻求该领域的相关知识。
用传统的治学方式来实现这种场景式的学习或许显得不太可能,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与知识随手可得,实现知识内容订制服务已经非常容易。
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TED演讲中提到,互联网时代可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僵局,让学生可以只是为了掌握,而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只要提供合适的动机,人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罗振宇说:“现在我们主张怎么做?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应用情况,用你的兴趣把自己的心当做一颗种子,在你的环境里种下去,然后寻找你最需要的东西,一点一点的生长,而不要囿于传统工业社会里的一个一个的学科分类。”
因此,或许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不用再那么盲目地去要求他们循规蹈矩地攀爬那些金字塔了,在追求学历的过程中,不妨就让他们跟着自己的心,编一部终其一生属于他自己的悬疑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