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卓斯基兄弟的作品总是抱有浓烈的形而上学主义和哲学思想,尽管他们已经默默变成沃卓斯基姐妹。《黑客帝国》三部曲,《V字仇杀队》,《云图》,《木星上行》等,反乌托邦,虚拟现实,缸中之脑,宿命,轮回,无政府主义,信仰,自由的权利等关键字不断闪现。
以沃卓斯基兄弟的科幻题材为例。
《黑客帝国》三部曲-"缸中之脑"
《黑客帝国》是沃卓斯基兄弟的原创故事,采用了大量的革新拍摄剪辑技术,可悲之处是在宣传过程中变成了一部炫技之作。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利用此噱头博人眼球之后,大家才开始静心思考其中的精神内核。外行人看了热闹,内行人看了门道,完美的作品。
诠释“缸中之脑”概念的典型。此概念由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历史》(Reason, Truth, and History)一书中提出。实验的基础是人所体验到的一切最终都要在大脑中转化为神经信号。如果超级计算机不断向大脑传输信号,人脑是否能够分辨自己处于虚拟现实中.
正是基于这个概念,电影展示了庞大世界观的,简而言之整个系列就是机器世界处理自身Bug,刷新系统的全过程。但是《黑客帝国1》是哲学意义最浓烈的开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我存在的意义,是尼奥不断问自己的问题。当他被墨菲斯等人解救回到了现实世界之后,才明白之前的只不过是假象。谁能够真正定义存在的概念,假设切断试听,是否还会真切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存在。
比起尼奥背负拯救整个人类世界的宿命,关于“存在”和“宿命”的意义是更值得玩味的地方。大量的人物对白充满着东方哲学和佛教思想的韵味。
《云图》-“因果轮回”
《云图》改编自大卫.米切尔的同名小说。因小说巨大的历史跨越和混乱的人物关系,较难以改变成剧本。后沃卓斯基兄弟和汤姆.提克威共同完成了电影的剧本和拍摄。《云图》的电影叙述能力不及《黑客帝国》的流畅,不停变换的的场景和人物,令观影者在这三个小时中头晕目眩。但是导演已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表现主题。
《云图》一共有六个时间线,各个角色在前生今世中不断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命运。如果分开来看,每个人时间线都是独立的故事,每个角色都拥有完整的前世今生。可他们每次的决定和行为,影响了所有事情的发展,并在时间线上形成了涟漪,推动历史的发展。
“因果”和“宿命”是本片主要表达的哲学命题。例如,裴斗娜扮演的星美前世参与黑奴解放运动,今世是复制人为自己和族人的“自由”抗争,后被审判牺牲成为下一个时代山谷人的精神信仰。休格兰特则从一开始的买卖黑奴的贵族,到能源公司掩盖阴谋的幕后黑手直至最后的野蛮人头目。裴斗娜不断地与命运抗争,而休格兰特则在每场人生中做尽坏事。
“我们的生命不是我们自己,从子宫到坟墓,我们和其他人紧紧相连。无论前世还是今生,每一桩恶行,每一项善举,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重生。”这句话贯穿电影的始终。
《木星上行》 “宇宙级宿命”
沃卓斯基兄弟一直在好莱坞标新立异。他们从不缺乏创造力。把《黑客帝国》和《云图》中的转世轮回因果等等概念重新架构,放到了宇宙层面上,抛出了《木星上行》。
本片人类地球已经是整个主题中的小事情,此片研究的相当于整个宇宙的历史。概念够新潮,世界观足够庞大。可惜的是,连《星球大战》都需要6部来构建前世今生,短短两个小时的《木星上行》根本来不及介绍背景,补充细节,更何况其中还有一部分用来搞笑。所以只是有了好的概念和框架,其内部充斥了硬科幻,宿命论,英雄史诗等等元素,最后像一场绚丽的烟花,炸到最后什么也没留下。
《木星上行》明显的逊色于之前的作品。原因之一是华纳制片方对电影进行了重新剪辑,最终版本并非出自沃卓斯基兄弟之手,导致效果欠佳。但是也显示出二位失去了《黑客帝国》时期扎实的叙事功底,急于把宏大的题材搬上荧屏,抛售给观众,反而浪费了一个好的故事。
“我们的电影是很难消化的,像汉堡包,你一下子会吃得很饱,有点撑,会打嗝儿,但我们情愿让你吃六道餐,慢慢吃,吃了之后再去慢慢消化。消化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想要看第二遍,第三遍。”
沃卓斯基兄弟(现应是姐妹)的电影作品是非常值得反复观看和捉摸的,每部电影庞大的故事情节足以分别衍生出不同的系列。如果说普通的科幻片是一本故事书,那么他们的作品足以编撰成鸿篇巨著。像投入水中的石子,在池中慢慢形成涟漪,无形中慢慢扩散开来。期望二位的创作源泉永不枯竭,继续给与外界下一个惊喜。